古往今来话进补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01-02 00:00:00
核心提示:——中医文化漫谈
时届冬至,膏方进补正当其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长寿的祈盼,冬令进补成为热门话题,以膏方进补为由头的广告、宣传、节庆亦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中医医院、诊所门庭若市、人头攒动,许多专家
——中医文化漫谈
时届冬至,膏方进补正当其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长寿的祈盼,冬令进补成为热门话题,以膏方进补为由头的广告、宣传、节庆亦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中医医院、诊所门庭若市、人头攒动,许多专家奔波穿梭,一展身手。这种现象也非今日之独有,数百年前也曾出现一窝风进补的状况。中医名家一再提醒,进补要因人而异、讲求科学,补而不当,反遭祸殃,自古皆然,概莫能外。
金代著名医家张子和等辑著的《儒门事亲·补论》,就对此现象作过深切的剖析,今天读来仍振聋发聩。文章说,“人之好补,则有无病而补者,有病而补者“。可见当时好补成风,有病无病都时兴进补。那么什么样的人无病而补呢?“上而缙绅之流,次而富豪之子”。这些人家财万贯、无所事事、美食佳肴、声色犬马,他们“有金玉以荣其身、刍豢以悦其口,寒则衣裘,暑则台榭,动则车马,止则}因褥,味则五辛,饮则长夜,故年半百而衰也”。生活太富足优逸、缺少运动、缺乏节制,自然未老先衰、精神萎糜,这种人即使进补,也不会有太大效果,“奈何以药为之补矣”,补也无用。他们的养身之道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常欲小劳,但莫大疲,流水不腐,户枢不蠢,运动故也”。盲目进补以求健康,实乃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那么,有病的人进补又是什么样的呢?文章说他们不分青红皂白,不问病情如何,千人一面,尽皆进补,似乎一补就灵。因而“呕而补、吐而补、泄而补、痢而补、疟而补、咳而补、劳而补、产而补”。什么样的病都来补,结果如何呢?“盖如是而死者八九,生者一二”。虽然说得过了严重了一些,但不根据身体状况的各异、疾病轻重缓急的不同,“瞎补”、“乱补”一气,其严重的后果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轻者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这样的教训可谓屡见不鲜。
正确的补法是怎样的呢?文章是这样概括描述的:“大抵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此种补法“是则补之义也”。这才是中医进补的精髓,辨证论冶,辨证时补。而判断“阳有余”还是“阴有余”,也就是身体疾病的状态,进而如何处方以达到“损有余、补不足”的目的,这是中医专家的责任。所以规范管理的膏方门诊,不是所有的中医师都有资格从事的,而是挑选中医理论知识深厚、临床实践经验丰富、有高尚医德的资深专家,来为病人或进补者处方的。因此,理性进补,对症下药,慎重选择,切莫盲从,应是古往今来都要遵循的进补原则。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文/钟易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