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素有“园林之母”的美称。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花卉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相联系,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很深远的影响。《汉书•张衡传》中就记载“百卉含蘤(hu6)。”“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而“华”在古文中是通“花”的。花卉被中国人所利用,经历了一个从药用、食用到观赏用的过程。1975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一具精美的食器——铜鼎,其中满盛炭化了的梅核,说明古人已食用梅花树的果实了。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亦表明食花之风,古已有之。
花卉既可以作为食品,还可以养生,如花卉入药、香花疗法等。据古籍记载,神农氏遍尝百草百花,使花草成为华夏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和药物来源。据有关专家不完全统计,有77%的花卉能直接药用,还有3%的花卉经过加工后也可以药用。这些药用花卉在治病疗疾、养生保健中发挥巨大作用,曾有一首“花疗歌”曰:“花卉飘香疗疾病,四气五味任君选。梨花润燥可化痰,梅花解郁能疏肝。理气解郁数玫瑰,平肝降压有牡丹。清暑止血食荷花,桂花暖胃又散寒。活血调经选月季,合欢花儿助君眠。长发香肌茉莉花,蒙花明目祛风寒。痔疮便血用槐花,健胃止呕葛花餐。白菊明目又平肝,妇女停经红花选。消炎解毒玉簪花,凉血止血山茶花。百合润肺又止咳,芍药敛阴又柔肝。参花泡茶可补脑,生津益胃石斛兰。丁香温中止呕逆,清热凉血苦菜花。利湿消肿南瓜花,朴花消胀功非凡。健脾利湿扁豆花,桃花食用美容颜。涩肠止泻石榴花,萱草花蕾能消炎。清热凉血木槿花,楝花行气又舒肝。劝君对症用花卉,健康长寿乐无边。”人们所熟知的”岁寒三友”淞、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花中十二师”(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蜡梅、杜鹃、玉兰),“花中十二友”(珠兰、茉莉、瑞香、紫薇、山茶、碧桃、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花十二婢”(凤仙、蔷薇、梨花、李花、木香、芙蓉、兰菊、栀子、绣球、罂粟、秋海棠、夜来香),“花王花相”(牡丹、芍药)等都是治病疗疾的良药;端午节时民间有用丁香花、辛夷花,配上藿香、佩兰、薄荷、香橼、艾叶等制成香囊佩带,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兴奋神经系统,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中秋节饮桂花酒、桂花茶、菊花酒己成为民间习俗。
花卉与人们疗疾养生结下不解之缘,在保障人类健康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