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夏天有三大舒畅:摇蒲扇、睡凉席和喝绿豆汤。
随着电风扇和空调的日益普及,蒲扇这种带着乡土气息的消暑物件逐渐为人们所淡忘;凉席虽是江南的纳凉特产,几乎家家备有,但通常只有到了晚间才可着身;惟独用绿豆熬煮的绿豆汤可以随心所欲享用。
《本草纲目》载:“绿豆,处处种之。三四月下种,苗高尺许,叶小而有毛,至秋开小花,荚如赤豆荚,粒粗而色鲜者为官绿,皮薄而粉多;粒小而色深者为油绿,皮厚而粉少。早种者呼为摘绿,可频摘也;迟种呼为拔绿,一拔而已。”绿豆,味甘,性寒,无毒。可消肿通气、清热解毒。将生绿豆研碎绞成汁水吞服,可医治丹毒、烦热风疹、药石发动、热气奔腾,补肠胃。可作枕头,使眼睛清亮。可治伤风头痛,消除呕吐。经常吃,补益元气,和调五脏,安神,通行十二经脉,祛除皮屑,滋润皮肤。煮汁汤可解渴,解一切药草、牛马、金石之毒。但不可与鲤鱼同吃,否则使人肝黄形成渴病。李时珍称其为“消暑上品”和“解毒珍品”。绿豆的消暑之功在于其皮,解毒之功在于其内。盛夏酷暑,倘若以消暑为目的,那么只喝汤不吃豆,即用它的“皮”;倘若以解毒为目的,就连汤带豆一起吃下,即用它的“内”。所以在江南,进入盛夏后,一般人家总要煮些绿豆汤喝。
现代诗人流沙河有首关于绿豆的“剥皮唐诗”:“绿豆生北国,春来发几叶。愿君多采撷,此物最清热。”可算是把绿豆汤写到了寻常百姓的心坎里。暑天,江南人家就喜欢喝点清凉绿豆汤,喝这种民间的、令人心旷神怡的自制家庭饮料。于是就有食家别出心裁,在熬煮绿豆汤时,放些莲子、薄荷、百合、银耳什么的,制成味道独特的莲子绿豆汤、薄荷绿豆汤、百合绿豆汤、银耳绿豆汤。这种绿豆汤颜色碧绿,如一汪清泉,涓涓汇于一碗,其清凉刻骨铭心地沁人心头,又似凝结了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通过味蕾,渗入人的血脉和思想,令人难以忘怀。
在炎热的季节,煮一锅鲜翠的绿豆汤,捧在唇边细细地闻,放在眼前定定地赏,含在舌尖柔柔地品,就如同在玩味生活的五彩缤纷、多滋多味,品尝人生旅途中的失意、得意,泰然、超然!无庸置疑,大多数的人生是平淡的,那么,不妨在平淡中煮出一些缤纷与多姿慰劳自己、犒赏自己,也是一种享受与慰藉。
绿豆煮夏,一夏的滋味深蕴其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