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药膳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药食同源 > 正文
  • 莱菔子消食降气止咳喘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蔓荻 时间:2012-03-17 08:54:00
  • 核心提示: 莱菔子,即俗称的萝卜子。民谚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说法,意指吃萝卜好处多多,殊不知,萝卜的种子也同样是一味良药。  中医认为,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功专消食、降气、化痰。古称“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

     莱菔子,即俗称的萝卜子。民谚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说法,意指吃萝卜好处多多,殊不知,萝卜的种子也同样是一味良药。

      中医认为,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功专消食、降气、化痰。古称“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名医张锡纯对它颇多赞誉,认为“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本草纲目》也说:“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莱菔子擅长消食化积、除胀行滞,尤以消面积食滞为特长。凡食积气滞而见嗳腐吞酸,甚至腹胀疼痛者尤为适宜。常配伍山楂、神曲、半夏、陈皮等同用。小儿便秘,用炒莱菔子研极细末,每次取5~9克,加白糖适量冲泡后饮用,较小的婴幼儿可减量拌奶粉或稀饭食用,发挥润下通便的作用,易为小儿接受。

      莱菔子味辛能行能散,降气化痰,对肺气不降之咳喘尤为适宜,常与白芥子、紫苏子等配伍。

      莱菔子可消除“误服补剂”所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中医认为,人参不能和莱菔子一起服用。人参补气易壅滞,莱菔子顺气易化气,所以药力容易抵消或发生不良反应。

      现代研究发现,莱菔子有降压及抗炎作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做法用。还可用于治疗骨质增生、湿疹、小儿疳积、子宫功能性出血等病。

      小验方

      百日咳  莱菔子,焙干,研细粉。白沙糖水送服少许,1日数回。

      牙疼  莱菔子七八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

      跌打损伤  莱菔子100克,生研烂,热酒调敷。

      高脂血症  莱菔子、白芥子、决明子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服用。

      便秘  炒莱菔子5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空腹服。

      药膳方

      莱菔子粥

      用料  莱菔子末15克,粳米100克。

      做法  将莱菔子末与粳米同煮为粥。早晚温热食用。

      功效  化痰平喘,行气消食。适用于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者食疗。

      槟榔莱菔陈皮饮

      用料  槟榔12克,莱菔子12克,陈皮6克,白糖适量。

      做法  将槟榔切片或打碎,莱菔子微炒,然后将槟榔、莱菔子、陈皮三物同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700毫升,用中火煮沸30分钟,去除药渣,加入少许白糖即可饮用。

      功效  行气消食除胀。适用于宿食停滞、脘腹胀痛等症。

      鸡内金莱菔粥

      用料  鸡内金6克,莱菔子5克,粳米50克,白糖或食盐适量。

      做法  将鸡内金焙干,莱菔子炒黄,共研细末,粳米按常法煮粥,粥将熟前放入鸡内金、莱菔子末,再煮至粥烂熟,调入白糖或食盐即可。早晚食之。

      功效  消食除胀,适用于食积蕴热,呕吐腹胀,大便秘结等症。

      食用禁忌

      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大便溏泄者忌用。人参、莱菔子不能同用。临床观察证实,莱菔子与何首乌、熟地配伍可致皮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