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并非百无禁忌
来源:东方药膳 作者:容小翔 时间:2013-06-14 16:03:00
核心提示:时下,药膳餐馆此起彼伏,众多食客乐此不疲。不过,在这种热闹的下面,可能会出现某种问题,即有的人食不对证,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应用时须注意食疗中药的性味、药膳的宜忌等。
食疗中药属于中药范畴,中
时下,药膳餐馆此起彼伏,众多食客乐此不疲。不过,在这种热闹的下面,可能会出现某种问题,即有的人食不对证,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应用时须注意食疗中药的性味、药膳的宜忌等。
食疗中药属于中药范畴,中药的药性理论同样适用于食疗中药。食疗中药与常用中药一样,各有其不同的性味。在药膳治疗中,不仅要讲究非食疗中药材的性味,也要注意食疗中药材的性味,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疗效。一般说来,温性、热性的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红枣、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寒证、阴证;凉性、寒性的食疗中药,如绿豆、藕、西瓜、梨、荸荠、马齿苋、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证、阳证。还有一类食疗中药,无明显的温凉之偏,比较平和,称为平性。以各种畜肉为例,羊肉、狗肉性温,兔肉性凉,马肉性寒,猪肉、牛肉、驴肉性平。再就五味而言,酸味食疗中药,如乌梅、石榴等,收敛、固涩;苦味食疗中药能清热、降气、泻火、燥湿,如苦瓜清热解毒,杏仁降气等;甘味食疗中药,能补养、调和、缓急止痛,如大枣、蜂蜜、饴糖之补脾和胃、养肺补虚、缓急止痛等;辛味食疗中药有发散和行气等作用,如生姜、大葱发散风寒,橘皮、砂仁行气等;咸味食疗中药能软坚散结,如海藻、海带等,淡味食疗中药能渗利小便,如茯苓、薏苡仁等。应用药膳还应注意食疗中药的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一般说来,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咸入肾。只有根据性味合理选用药膳,才能达到滋补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食用药膳还要注意某些宜忌。就四季补益而言,春季宜升补,夏季宜清补,长夏宜淡补,秋季宜平补,冬季宜滋补。就五脏疾病而言,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心、肾病忌咸味,脾、胃病忌甘酸。就病人体质而言,体质虚弱者宜补益,忌发散、泻下;体质壮实者不宜过用温补;偏阳虚者宜服温补药膳,忌食咸寒食品;偏阴虚者宜服滋阴药膳,忌用辛热食物。就疾病性质而言,热性病宜用寒凉性药膳,忌用辛热之品;寒性病宜用温热性药膳,忌用咸寒食物;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忌油腻饮食;患疮疡、肿毒、过敏性皮肤病或外科手术后忌食“发物”(即鱼、虾、蟹、猪头、酒、葱、韭等易动风、助火、生痰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或延缓愈合。
另外,古代文献中还记载有一些药膳配伍禁忌,如黄连、桔梗、乌梅忌与猪肉配伍,鳖忌苋菜,人参忌萝卜等。目前虽无实验根据,但运用时值得注意。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