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东坡肉外,还有东坡鱼,其由来也有典故与传说,只不过没有东坡肉那么著名,却也另有一番滋味。这另一番滋味可从有关东坡鱼。
东坡鱼的其中一种说法纯粹是从烹饪角度着眼的,那就是东坡鱼的制作方法。据《饮食文化辞典》介绍,东坡鱼即在“东坡肉”的制作基础上演变而来。制法是将活鱼刮鳞去肠洗净,在鱼身两面剞成垄形花纹,并在刀花上插上葱段和姜片,再加入精盐和味精等调料.卜第蒸约10分钟后取出,去掉葱姜,再把冬菇片、冬笋片、火腿片等人锅,加上适量高汤和调味料,勾流水芡出锅,浇在蒸好的鱼身上即成。其味美可口,风味独特,是一道传统名肴。
东坡鱼的另一典故则完全是一则文学和文化的创作。出自于上面同一本辞典的这则故事是这样说的:一次,东坡好友佛印禅师知道东坡要来,就将西湖鲜鱼洗净剖开,鱼身割了5刀,清蒸好放在磬里。苏东坡知道后,却故意装作不知,叹口气说:“我早上写对联,上联写好,下联却一直写不出。”佛印问他上联是什么,苏答道 :“向阳门第春常在。”佛 印 马上对了下联:“积善人家庆有余。”苏哈哈大笑说:“你磬里有鱼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拿出鱼来,对苏东坡说:“吃鱼不难,不过你要说出这鱼的名目来。”苏说:“这不是五柳鱼吗?”佛印笑道:“这不是五柳鱼,这叫东坡鱼,你看长长的、白白的鱼身,不是像你的五柳长须吗?”东坡举筷一尝说:“苏东坡吃东坡鱼,味道好鲜啊!”从此,“五柳鱼”又名“东坡鱼”,成为西湖一道名菜,流传至今。
严格说来,这两则解说和典故有点矛盾,特别在地点上不相合,要考证准确和仔细,还有待于饮食文化专家和苏东坡研究学者的进一步努力。因为东坡饮食内容太多,也许难以 一一细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