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之为饮,始午神农”(陆羽《茶经》),至今有4700多年历史,茶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了。据史料记载,饮茶兴盛于唐代,呈现出“滂时侵俗……以为比屋皆饮”之势,自然形成了清雅别致的唐代茶文化。
唐代茶文化的始靡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联系。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国家后,吸取隋亡的教训,启用房玄龄、魏征、杜如晦等干臣,推行均田制,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休养生息,形成了社会稳定,百姓安乐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公元627年~649年)。国家兴,百业兴。茶业就是其中一业,逐渐兴旺起来。开明的经济政策,发达的交通,诚信的商贾积极贩茶和卖茶,为饮茶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市场条件。上至朝廷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饮茶蔚成风气,成就了“举国之饮”、“比屋皆饮”的社会新风尚。
唐太宗因国家统治的需要,重视茶业,提倡饮茶。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茶作为陪嫁之珍品而入藏。据《西藏政教鉴附录》载:“茶叶亦自文成公主人藏也。”随之,西藏饮茶之风兴起,以至达到“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程度。藏人以奶与肉食为主,饮茶受益非浅,得以保健养生,故而饮茶成为风尚。由此,唐代又兴起了“茶马交易”,开始与回纥族(今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贸易,用茶叶、丝绸换回良马、玉石等物品,商旅往来不绝。唐代“风俗贵茶”的局面,吸引日本名僧专。程来大唐留学,唐朝的鉴真大师多次应邀去日本讲学。从此,日本有了茶叶、茶树、茶园、茶肆,有了饮茶习惯,产生了日本茶道,茶叶飘洋过海了。
唐贞观始,经济繁荣,人口增加,各行各业都在发展,酒肆业大行其道,耗粮巨大。朝廷为确保百姓生活必须,一方面倡导节约粮食,一方面禁酒,一方面引导百姓饮茶,以茶代酒。此举于国于民皆大益,“贵茶”之风日盛。唐代宗时,朝廷内凡举考、修志、较量文章、切搓技艺,“宫人已下待茶汤”,茶的用途和功能陡增。在对外交往活动中,以茶作为珍贵礼品相赠,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受到异国欢迎。茶走向了世界。
佛教传人我国,自唐代大兴。寺院的发展对茶的传播和饮茶风习的普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寺院大多数建在大川名山之处,“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些地方的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往往很适合茶的生长,寺院旁边往往建有茶园,多有名茶传世。如灵隐佛茶等。僧人坐禅清修、净化灵魂,往往借助于茶,得益于茶。在饮茶实践中,使得僧人们爱茶、种茶、研究茶、烹茶、饮茶、赞美茶。茶成了僧家兴佛事、供菩萨、做功课的必备之物。唐封演撰写的《封氏闻见记》日“开元中,泰山灵严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床,又不飨,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为佛家所饮,即成“茶禅一味”。茶与佛家不分,即成“茶佛一体”。诗人陆容的《僧茶诗》日:“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荤满袈裟。”形象说明佛中有茶,茶中有佛。
唐代茶文化与文人士大夫密切相关,茶为诗人所饮,激发了他们创作热情,咏茶诗佳作迭出。唐代传下来的茶文、茶诗、茶话、茶歌等,都大大超过了唐代以前的任何时代。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留下了为世人称颂的作品。诗有茶更清新,茶有诗更高雅,茶与诗融为一体。
李白《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云:“尝闻玉泉山,山涧多乳窟。仙气白如鹤,倒悬清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诗中有茶,茶中有诗,写得浪漫飘逸,别有风韵。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诗之三云:“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品茶题诗,情趣盎然,文采飞扬,不同凡响。
白居易《茶山境会亭欢宴》诗云:“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茶名)齐尝各斗新”。文人墨客品茶斗胜,盛会盛况空前,茶兴诗兴齐发,此诗为后人所推崇。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神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是著名的七碗茶诗,诗人爱茶、饮茶的生理感受、心理感觉刻画得有声有色,乃至飘然欲仙。
元稹《一言至七言诗》云:“茶,香味,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镜前黄蕊色,碗转典生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诗的风格独特,世称七级浮图诗,俗称宝塔诗。茶与诗有缘、茶与佛结缘,写得意境深远。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云:“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灵性味,得与幽人言。”诗人把茶视为圣洁之物,最有灵性,把茶这样的自然物升华为茶文化,人与茶交融,已达“天人一气”美妙境界,曹珏《美人赏茶行》诗云:“朱唇啜破绿云时,咽人香喉爽红玉。”刘禹锡诗云:“何处人间似仙境,青山携妓采茶时。”像这样的咏茶诗多达数百首。题裁广泛。涉及到茶的栽培、采制、煎煮、品饮、以及茶具、茶功、茶德、茶礼等,茶文化的繁荣可略见一斑。
唐代,茶会、茶宴开始兴起并成为时尚,文人雅士邀见朋友聚会,或厅堂或庭院,以茶相待,兴致极浓,或吟诗作赋,或填词作画,或切搓技艺,或促膝谈心,欢快非常,史称茶话会。诗人钱起有诗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把与会的文人墨客的心情,神态、感受等描绘得惟妙惟肖。茶话会广为人们喜爱,固定为一种民族文化形态,历代相传,直至如今。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