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俗称“心跳”,又谓“心慌”,是指人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自觉症状。惊悸、怔忡皆心悸进一步之区分。惊悸多由惊恐等外因而悸发,时作时止,病情较轻;怔忡不因惊恐而作,多由于极度劳心而产生,心中动摇不宁,发无休止,病情较重。心悸的病因不外是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脾亏损、心火亢盛、风寒痰湿水饮凌心、心血瘀阻、心阳不振;种种病因皆令心神不安,神不守舍,神摇而悸动。
方1
主治:心悸、失眠、健忘、神经官能症。
配方:青茶10g,茉莉花6g,石菖蒲6g。
用法:共研粗末。以沸水冲泡随饮。每日1剂。
功效:宽胸理气,健脾安神。
方2
主治:心悸。
配方:茶树根40g(洗净切片),鸡血藤30g,忍冬藤20g,夜交藤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强心安神,理气和血。
方3
主治:心脏病心悸。
配方:老茶树根50g(洗净切片),茯苓30g。
用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健脾化湿,强心安神。
方4
主治:心气不足、心火上盛所致之心悸、怔忡等症。
配方:茶叶5g,莲子(带芯)30g,冰糖25g。
用法:将莲子温水浸泡数小时后,加冰糖与水炖烂熟;再用沸水冲泡茶叶,取茶汁和入服。
功效:养心益肾,清热安神。
方5
主治: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悸、夜寐不安,以及头痛头晕等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配方:茶叶15g,素馨花6g,茉莉花1.5g,川芎6g,红花lg。
用法:将川芎、红花焙黄研末,再用过滤纸袋装。以沸水冲泡,代茶常饮。每日l一2次。
功效:活血去瘀,理气安神。
方6
主治:心阳虚,心功能不全,心悸,下肢浮肿者,宜服用之。
配方:红茶lg,熟附子5g,炙甘草5g,麦冬lOg,山萸肉6g。
用法:将熟附子、炙甘草、麦冬、山萸肉同置砂煲内,加水1000mL,煮成约350mL,放入红茶,分3次温服之。每日1剂。
功效:温阳益气养心。
方7
主治:心悸,失眠,气短、浮肿等症。
配方:老茶树根30~60g(洗净切片)。
用法:加水煎沸15分钟服饮。每日l剂,连续服用3~7天即效。
功效:强心利尿,清心除烦。
方8
主治:病后体虚,脾虚食少,消瘦乏力,大便溏稀,心悸怔忡,贫血少津等。
配方:茶叶2g,党参15g,红枣10枚(剖)。
用法:先将党参、红枣加水适量煎沸20分钟,趁沸加入茶叶即成。代茶饮,日服2次。
功能:补脾和胃,益气养心。
方9
主治:心脏病心悸怔忡。
配方:鲜茶树根、鲜岗松根、鲜猕猴桃根各60g,猪心1个。
用法:加水共炖约2小时,然后去药渣,滤取汤
汁服饮,并食心。
功效:利尿,祛瘀,养心。
方10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悸。
配方:茶叶lOg,川芎9g,丹参3g。
用法:将川芎、丹参加水800mL,煮沸3分钟,取汁泡茶饮。每日l剂,不拘时频饮。宜常年服用。
功效:活血祛瘀,利尿强心。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心脏跳动的速率和节律发生改变,失去正常节律性的一种病症。可分为旱搏、房颤、窦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四种。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包括神经功能性的,如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过低,更多的是由于心脏本身的病变、电解质紊乱、内分泌疾病等引起心肌损害所致,此外药物中毒、情绪激动、吸烟和酗酒等也是常见原因。
中医认为本病的直接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甚为密切。情志因素、寒邪与痰湿、气滞与血瘀、气血阴阳的虚衰等均可淫心阻脉,致令心伤脉结。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医主要采用养心宁神之法。
方1
主治:冠心病心律不齐、轻之早搏者。
配方:老茶树根30g(洗净、切片)。
用法: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服至心律正常为度。一般15~20天为l疗程。
功效:利尿强心。
方2
主治:各型早搏。
配方:绿茶、陈皮各15g,党参、赤芍、丹参各30g,桂枝、郁金、炙甘草各20g,当归、瓜蒌皮各15g,菖蒲、远志各12g。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5g,每日3次,以酒为引、温开水下。
疗效:服药5。10天,有效率89.5%。
方3
主治:适宜于早搏者。
配方:茶树老根30g,桂枝、麦冬、五味子各lOg,干姜、檀香各6g,人参2g,龙眼肉、炙甘草各12g,生地、丹参各15g,大枣10枚。
用法:水煎,加白酒lOmL调匀服。分次服饮之。
方4
主治:适宜于心律失常者。
配方:茶树根、大青叶、苦参、黄芪、丹参、生地、麦冬各15g,桂枝1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饮。
方5
主治:防治心脏早搏。
配方:绿茶或红茶5g。
用法:加清水200mL,以中火煮沸、再以小火沸煮5分钟即成。离火沉淀片刻,去渣取茶液约150mL,每日空腹1次饮尽。连服3个月为l疗程,一般1疗程即可获显著疗效。
功效:利尿解毒,下气消积,降脂化浊。
注意事项:
①煮茶器皿宜选用陶器。
②一次所用茶叶不能少于5g,且必煲沸煮(沏泡法茶色素等内含物释出量极微,无防治效果),成品茶液味略苦涩但不能加糖,以免疗效降低。
③每晨空腹进饮,不致影响睡眠。
④明显见效后,可酌情调整原病用药量如a或p受体阻滞药。轻症病人甚至可以撤掉用药而代之以本品沸茶,并可根据病情动态变化进行调控、灵活掌握。
⑤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按语:心脏过早搏动,简称早搏。引起早搏的原因很多,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等均可诱发致疾。
研究发现:煮沸的茶液对早搏,不论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或心房纤维颤动等,均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以本品所制的沸茶,能释出高浓度的茶色素,它可将动脉壁上硬化的粥样物质清除,使动脉组织逐步恢复正常,且能防止胆固醇类物质沉积于动脉壁上而阻止动脉硬化发生。
本茶疗方沸茶,不仅老年人可坚持长期饮用,即使20岁以上的成年人也可开始进饮,能使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防患于未然。煮茶疗法防治早搏、房颤优于其他药物,贵在长期坚持,且煮茶疗法取材方便,制用简单,没有任何副作用。
方6
主治:心律不齐。
配方:茶树根30g,桂枝4.5g,降香4.5g,全瓜蒌12g,赤芍15g,炙甘草6g,半夏9g,郁金9g,陈皮9g。
用法:煎服。
功效:温通心阳,理气化瘀。
按语:本方用于心律不齐,症见胸中懊惧,心悸不宁,胸脘胀痛,大便干结,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结代等心阳不振、心滞血瘀症,心电图为偶发室性早搏。
方7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的心律失常。
配方:茶树根、苦参、大青叶、生地、黄芪、丹参、麦冬各15g,桂枝6~12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病在半年以内者用之尤宜。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复律。
按语:邪毒鸱张者去桂枝、黄芪,加蒲公英、地丁草各15g;口腔溃疡者加野蔷薇根15~30g;由阴虚转而气虚重者去大青叶,加党参12g,加重桂枝。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一般是指动脉管壁有粥样斑块状增厚、弹性减退的血管病变。动脉硬化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即动脉血管壁增厚,失去弹性而变僵硬,胆固醇与其它脂肪类物质沉积在动脉管壁上,使动脉腔变得狭小.组织器官缺血,血管壁变硬、发脆而易破裂出血。较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主动脉、脑动脉和心脏的冠状动脉。中年以后最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理变化是胆固醇和脂质沉积于动脉的内膜中层,并可由主动脉累及心脏的冠状动脉及脑动
脉、肾动脉,从而引起管腔狭窄、血栓形成甚至闭塞,导致有关器官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脂肪代谢紊乱和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此外,该病还有动脉中层硬化和小动脉硬化等形式。
动脉硬化一般属中医学“痰证”、“瘀证”、“心悸”、“怔忡”、“中风”、“眩晕”、“虚劳”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劳倦过度、损伤心脾,年老体虚、肾元不足等所致。对动脉硬化的治疗,中医主要采用益气和血、化浊通络的方法。
方l
主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
配方:茶叶10g,香蕉肉50g,蜂蜜25g。
用法:先用沸水泡取茶汁,然后与香蕉泥、蜂蜜和匀服饮。每日1剂。
功效:软化血管,润燥滑肠。
方2
主治: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等症。
配方:老茶树根30g(洗净切片)黄酒适量。
用法:将茶根水煎,取汁和人黄酒,温服。每日2次或睡前顿服。连服1~2个月。
功效:强心利尿化浊。
方3
主治:眼底动脉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配方:茶叶10g,生山楂30g,冰糖30g。
用法:浸水饮用。3个月为1疗程。
功效:消脂化浊,软化血管。
方4
主治:动脉硬化。
配方:茶树根、玉米芯、山楂根、荠菜花各30g。
用法:煎汤代茶服饮。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尿,消滞化浊,和血止痛。
按语:动脉硬化根据其发病的部位分为粥样硬化(发生在比较粗的动脉中)、中膜硬化(中等大小的动脉及主动脉中)、微动脉硬化(多发生在脑、肾等细微动脉中)三种。其发病原因,粥样动脉硬化多由于饮食不科学,造成血中脂质,尤其是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增高,形成高脂血症而引起的;促使中膜硬化的因子是吸烟和高血压;微动脉硬化主要和高血压有关。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报告,总的来看,促成动脉硬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8种:
①高血压。高压21.25kPa(160mmHg),低压12kPa(90mmHg)以上。②高脂血症。③吸烟。纸烟每日20支以上。④肥胖。肥胖度20%以上。⑤糖尿病。⑥痛风。⑦攻击性性格,易激动。⑧运动不足。
另外,最近的医学研究发现,动脉硬化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产生了。医学专家告诫说,为预防成年后患动脉硬化症,应从儿童时起就注意检查血液中胆固醇,避免其过高。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