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的药茶疗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6-08-30 00:00:00
核心提示:慢性咽炎是由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黏膜炎性病变,多发于成年人,在城市居民中发病率占咽喉疾病的10%~20%左右。其病因主要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未能彻底治愈,粉尘或有害气体长期刺激,烟酒过度或其他不良生活习惯,鼻窦炎分泌
慢性咽炎是由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黏膜炎性病变,多发于成年人,在城市居民中发病率占咽喉疾病的10%~20%左右。其病因主要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未能彻底治愈,粉尘或有害气体长期刺激,烟酒过度或其他不良生活习惯,鼻窦炎分泌物刺激,过敏体质或身体的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反复感染,以及由于职业因素,长期讲话刺激咽部,引起咽部慢性充血等原因而致病。临床症状多样,主要为咽部不适,或痒,或干燥感、烟熏感、异物感、痰粘滞感,刺激性咳嗽,或有咽痛等。由于该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故选择适宜的药茶常饮,既方便易行,价廉物美,患者容易接受,且疗效亦好。以下药茶方3则可供选用。
养阴清肺茶
生地黄10g,玄参10g,麦冬10g,川贝母6g,薄荷3g,花茶适量。先将前4味分别捣碎后,合入薄荷、茶叶,置于带盖茶杯中,用开水冲泡20~30分钟后,代茶不拘时频饮之,可反复泡饮,至味淡为度。每日1~2剂,连用5~10日。生地、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麦冬甘寒生津,助生地、玄参清肺润燥;贝母清化痰热,润肺止咳;薄荷宣肺利咽甚妙;花茶清凉,醒脑捉神,协参、贝以解毒利咽。诸药合之代茶饮,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效。用于阴虚火炎所致之咽部不适,隐隐作痛,有异物感,痰黏量少,或伴午后烦热,口咽干燥,舌质红,少苔或苔白干,脉细数等。
参麦凉润茶
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玄参10g,竹茹3g,茶叶适量。先将前4味分别捣碎后,合入竹茹、茶叶,置于带盖茶杯中,以开水冲泡30~60分钟后,代茶不拘时频频含饮之。可反复泡饮,每口1~2剂,至愈为度。太子参益气养阴,扶助正气;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五味子合麦冬以酸甘化生阴液;玄参滋阴降火,解毒散结而利咽喉;竹茹清化痰热而除烦。诸药合之代茶常饮,可收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清利咽喉之效。对阴虚津枯之咽部干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舌质红少津,脉细数者效果良好。
散结利咽茶
玄参10g,贝母10g,桔梗6g,三棱6g,郁金6g,甘草3g。先将诸药分别捣碎后,置于带盖茶杯中,用开水冲泡30~60分钟后,代茶不拘时饮之。可反复泡饮,每日1剂,连用10~15日。玄参降火解毒,散结利咽;贝母清热消痰而散结;桔梗开宣肺气,祛痰破血,去积气,消积聚;郁金行气解郁,泄血破瘀;三棱破血祛瘀,消积散滞;甘草解毒调味。诸药合之代茶饮,消痰化瘀,散结利咽作用甚好。适用于痰阻血瘀之咽部干涩,甚或刺痛,咽肌膜暗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不适,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者。
另外,慢性咽炎易于反复,故平时应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注意口腔卫生,减少烟酒和粉尘刺激,纠正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咽部周围器官的疾病。并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恼郁闷。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空气要新鲜。宜吃清淡,具有酸、甘滋阴的—些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青果等。
(杨福盛)D4
〈中国中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