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的基础知识
一、锅具的选择—煲汤宜用砂锅
想煲出一锅好汤,如果不了解不同锅具的性能,会事与愿违。熬汤时,一定要懂得新型锅具的特征和使用方法。
焖烧锅:宜于热汤保温。焖烧锅的最大特点是,将原料放入内锅中煮沸,再放入外锅中焖熟。因此,可轻松煮较费时的原料,用焖烧锅烹调时,放入的食物不宜太少,以满为佳。
高压锅:省火省电。高压锅能在最短时间迅速将食物煮好,营养却不被破坏,适于质地有韧性、不易煮软的原料。但高压锅内放入的食物不宜超过锅内的最高水位线,以免内部压力不足,无法将食物快速煮熟。
砂锅:宜于保持汤汁的原汁原味。砂锅可耐高温,经得起长时间的炖煮,需要小火慢炖。砂锅可以让汤汁浓郁、鲜美、保持原汁原味,不会丢失原有营养万分,但导热性差,养生汤,易龟裂。第一次使用时最好先煮粥或面条。
不锈钢汤锅:宜于煮汤调羹。不锈钢汤锅容量大,耐煮、需较长时间熬煮的鸡汤、排骨汤等,但用此锅煮出的汤较为清淡,不似砂锅煮出的汤有种原汁原味的感觉。
二、煲汤小知识点
看菜谱上介绍煲汤的方法,总是说“将肉出水或飞水”,什么意思?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用鸡、鸭、排骨等肉类煲汤时,先将肉在开水中氽一下,这个过程就叫做“出水”或“飞水”,不仅可以除去血水,还去除一部分脂肪,避免过于肥腻。
每次煲鱼汤,汤好了,鱼都没形了,怎么办?煲鱼汤不能用出水的方法,而要先用油把鱼两面煎一下,鱼皮定结,就不易碎烂了,而且还不会有腥味。
煲汤时是冷水下料好还是热水下料好?冷水下料比较好,开水会使蛋白质迅速凝固,不易出鲜味。煲汤用什么锅好?煲汤以选择质地细腻的砂锅为宜,劣质砂锅的瓷釉中含有少量铅,煮酸性食物时容易溶解出来,有害健康。内壁洁白的陶锅很好用。为什么煲完汤的肉很柴?瘦肉煲汤后,肉质较粗糙。可以选半肥半瘦的肉,但猪前脚的瘦肉,煲炖多个小时后肉质仍嫩滑可食。
在饭店里喝的鱼汤、肉汤都像奶汁一样,感觉很滋补,可是自己在家煲汤总是出不来这个效果,为什么?油与水充分混合才能出奶汁的效果。做肉汤时要先用大火煮开,然后用小火煮透,养生,再改大火。做鱼汤时要先用油煎透,然后加入沸水,用大火。还要注意水要一次加足,中间再补水,汤就泄了。
煲汤要加哪些香料,味精要吗?什么时候放盐?大多数北方人煲汤认为要加香料,诸如葱、姜、花椒、大料、味精、料酒之类,事实上,从广东人煲汤的经验来看,喝汤讲究原汁原味,这些香料大可不必。如果需要,一片姜足矣。盐应当最后加,因为盐能使蛋白质凝固,有碍鲜味成分的扩散。
煲汤是不是时间越久越好?错!汤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类,加热时间过长,会产生新的物质,营养反而被破坏,一般鱼汤1小时左右,鸡汤、排骨汤3小时左右足矣。
汤虽滋补,有些肥腻,怎么办?可以把汤煲好后熄火,待冷却后,油浮在汤面,或凝固在汤面,用勺羹除去,再把汤煲滚。
喝汤应该是在饭前还是饭后?一般人饭前喝点汤,可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吸收,但有浅表性胃炎的人应饭后喝,以免加重症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