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在中医学里属于“胸痹”、”心痛”范畴。冠心病治疗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饮食调养。因此,患者平日要控制食量,少量多餐,维持标准体重,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中医将冠心病分为四种证型,食疗也应按此辨证用膳。
一、寒凝气滞型:患者常因天气骤冷发病,心痛如绞,彻背走肩,胸闷憋气,气短,舌淡苔白,脉紧。食疗原则:祛寒、行气、止痛、活血。
药膳举例:
檀香蛋:檀香粉0.1克,三七粉1克,鸡蛋1个。鸡蛋开一小孔,塞入檀香粉和三七粉,再用湿纸封好。将蛋放入蒸锅蒸20分钟后取出,去壳吃蛋,一次食完。每日一枚,连食7-10天。功效:檀香芳香温通,可祛寒行气止痛;三七活血补血、散瘀定痛;鸡蛋能养心安神。本品有行气活血、祛寒止痛功效,适宜单纯性心绞痛、指端麻胀者。二、痰瘀闭阻型:患者胸闷窒痛,如刺如绞,心悸心烦,四肢困重,舌质暗红有瘀点,苔白腻,脉涩滑。食疗原则:活血化瘀、祛痰养心。药膳举例:
瓜萎薤白半夏汤:瓜蒌皮、半夏各12克、黄酒250毫升。将以上三味,加黄酒,再加水250毫升,文火微沸煎至300毫升,去渣。每日3次,每次50毫升温服。
功效:本方为古医书《金匮要略》方。瓜蒌皮能化痰宽胸;薤白为小根蒜地下鳞茎,亦食亦药具有通阳散结作用;半夏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作用;黄酒温通血脉。以上各药相互配伍,可达到通阳散结、祛痰宽胸功能。心、胃疼痛,胸满并伴有消化道症状,痰浊较盛者用此方为宜。三、心阴虚型:患者心胸闷痛或灼痛,时作时休,心烦不寐,头晕健忘,口干,大便不爽,舌红少津,苔薄干或剥脱,脉细弦或细数或节律不齐。食疗原则:养。阴清热。药膳举例:
茯苓莲子糕:茯苓、莲子(去心)、麦冬各12克。粳米250克,桂花5克,红糖适量。粳米浸泡后磨浆,略加发酵粉放置发酵;将茯苓、莲子、麦冬碎成粉掺入;再加入桂花及红糖,和匀,上笼蒸熟,切成方块即可。酌量分次食用,每日1-2次,连食7-10天。
功效:茯苓能健脾利尿强心;莲子养心阴、清心热;麦冬有滋阴清虚热作用;桂花可清心安神。四者共同配伍,有宁心健脾养阴功能,对心阴虚烦躁不安、失眠少寐、口干、胸闷痛者有一定效果。
四、气阴两虚型:患者嗜睡乏力、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口干舌燥、气短自汗、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组弱。食疗原则:调补阴阳、益气养血。药膳举例:
芪菇黑鱼片:黑鱼1条(约500克),黄芪、香菇各20克,葱、姜、盐、酱油、料酒、味精、糖少许。黑鱼去头及内脏等,切成薄片,加盐、葱、姜后上浆;黄芪水煎浓缩成50毫升;香菇泡软略煮。热锅中加油少许,将黑鱼片在油中煎熟,再加入黄芪汁、香菇及糖、葱、姜、盐、酱油、料酒,略煮收汁,起锅时稍加味精,作菜肴食用。
功效:黑鱼味甘性寒、补脾益胃、养心益肾;黄芪补气;香菇补气健脾和胃。本菜补气养阴,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各种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出现慢性心衰、下肢浮肿者最适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