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药膳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食疗新章 > 正文
  • 急性肝炎的饮食调理

  • 来源:东方食疗保健 作者: 时间:2009-09-15 16:26:00
  • 核心提示:  急性肝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休息为主。药物治疗旨在消除病因。休息要根据病性,动、静结合。饮食调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营养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保护肝脏,使损伤的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其具体内容

      急性肝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休息为主。药物治疗旨在消除病因。休息要根据病性,动、静结合。饮食调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营养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保护肝脏,使损伤的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其具体内容如下:

      ★营养素的供给。总的要求是肝炎病人饮食中的蛋白、碳水化物,维生素供给量要充足,脂肪要适量。但尚需结合病情和病人的食量与习惯,不宜教条式的搬原则。

      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或修复体组织的必备原料,当然也是修复坏损肝细胞所必需。当出现炎症时,人体组织蛋白质的分解较多,丢失较多,极易出现蛋白质的摄入量满足不了丢失量。肝炎病人也不利外。若丢失过多而又得不到相应的补充,会使病人变得愈来愈瘦,抵抗力愈来愈差,甚至可导致脂肪肝或肝硬化。因此需要多选用一些基质好的蛋白质食物如肉、蛋、乳、大豆制品等等。但要指出,蛋白质食物的增加必须以病人能耐受而不致影响食欲和消化为原则,不然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对治疗反而不利。因此,对食欲差,胃纳少的病人可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先少,随后逐渐增多蛋白质食品,并注意食谱多样化,菜肴美味可口,使病人乐于食用。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物供给充足则可提高热能的摄人量,减少体内组织蛋白质的消耗,肝糖元的合成也就有了保证。肝糖元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同时也可避免由于肝糖元不足而引起的低血糖反应。所以在肝炎病人的饮食中要多供给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白糖、红糖、葡萄糖和米面粮食等,可节省蛋白质,保护和改善肝功能,有助于肝脏的修复。至于多增加哪类碳水化物食物,要根据病情而定。在急性期,食欲差、食量小,可补充适量的葡萄糖、白糖、蜂蜜及糖果等。到了恢复期,应以米、面粮食为主,不主张服用过多的葡萄糖、白糖等精制糖。它们除供给热能外,不含或少含其他营养素。如病人体重有超重趋势时,甚至连米面粮食等用量也要减少,以减少热能供给量,防止脂肪肝。

      3.脂肪:脂肪所供热能约为碳水化物的2倍。脂肪含有脂溶性维生素如A、D、E、K,并能促进这些维生素的吸收。植物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对肝炎病人也是必不可少的。脂肪另一用途,即能增加菜肴味道。肝炎病人一般都有食欲不佳的表现,所以只要病人不厌油,适当用些脂肪也是允许的。但在饮食中不能供给太多的脂肪,多用易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4.维生素:人休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微,但却不可缺少,因为它是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肝炎病人饮食中碳水化物供给量要充足,那么与碳水化物代谢有关的B族维生素也要相应地增多。因此,只要消化功能尚可,应鼓励吃些蔬菜、水果或果汁等补充维生素。

      ★饮食调配强强调营养素的全面与平衡。在肝炎病人的饮食调配中,不能单纯考虑某一营养素的重要而忽略其他营养素的作用。因为各个营养素的作用不是“孤军作战”,而且“协同作战”,在制订食谱一定要注意营养平衡。譬如,在每日饮食中既要吃些肉、蛋、乳、豆制品和粮食,又要吃璺新鲜蔬菜和水果,而且要合理地分配于三餐,使各个营养素能充分发挥作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是无机盐、维生素的主要来源,而且所含的膳食纤维在维持健康所起的作用也不容易忽视。肝炎病人的食谱也要结合病情。譬如,早期病人食欲不佳,饮食以少油清淡为主,适当增加糖量,以保证热能的供给充足;恢复期,仍以清淡为宜,但需增添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并力求做到美味可口,品种多样化以促进食欲。倘若病人体重出现超重趋势,应及时控制油脂及碳水化物等甜食的用量,以防发生脂肪肝。此外,在餐次安排方面,最好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食欲欠佳时,更需如此。肝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故一次进食不宜过饱。少食多餐既可防止消化不良又可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受损肝细胞的恢复。最后,要强调忌酒禁烟,以免加重对肝细胞的损害,不利康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