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药膳食疗: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是孟仲法氏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小儿在一次或多次急性或亚急性感染后不久,产生一组与中医的“脾虚症”相似的综合征候群,据不完全统计发病率可达6岁以下儿童中的6%左右。本病与反复感染(包括细菌和病毒)和饮食喂养不当有关。其诊断标准如下:①有一次或多次的急性、亚急性感染或伴有发热病史者,其感染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后,仍存在“脾虚证”的症状和体征者;②常见有厌食、多汗、口渴、便通失常(包括便溏、干硬、秘结)、睡眠不良、兴奋多动、磨牙咬牙、异嗜、腹痛等症状者;③常见有身高体重落后于年龄,面色苍白、萎黄少华或有花斑,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病理性体征,心前区收缩期杂音,舌质光红花剥苔,或白腻或黄腻苔等;④实验室检查示轻度贫血,白细胞轻度增加和中性白细胞增高,尿淀粉酶含量偏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部分病例LgG和IgA偏低,血中免疫复合物常升高,头发与血中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含量减少。
凡存在上述第1条情况,又有2、3条中所述症状和体征各三项以上者,并有实验指标中一项阳性者,即可诊断。
本综合征的发生从中医来看,主要由脾虚所致,由于脾气失旺,外邪易乘,导致脾运失司,水谷营养吸收受阻,结果使体质虚赢,免疫抗病力减弱,就会出现上述症状。治疗全在补脾气助健运。
1、饮食原则
主要为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主要是锌、铁、铜)、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减少糖和甜食的摄人。要点如下:
1.1每天应给患儿吃些海鲜或禽兽的瘦肉及蛋类食物不少于30g;每天最好能给孩子吃2个鸡蛋,牛乳约450mL。
1.2经常给患儿吃些食用菌类食物如香菇、金针菜、猴头菇、黑木耳、银耳等。
1.3常给小儿吃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豆乳、豆干、豆腐衣、腐竹等及赤豆、绿豆。
1.4可给小儿每天吃花生酱或芝麻酱10-20g,可混在其他食品中吃,或涂在馒头、面包上食用。
1.5矫正小儿偏食,扩大小儿饮食物品种,养成荤素混食,多品种杂食等良好习惯。
1.6供给含锌、铁、铜丰富食物,例如芝麻、核桃仁、香榧子、花生仁、小核桃、西瓜子、葵花子、黄豆、绿豆、黑豆、赤豆、白萝卜、南瓜、山药、绿茶、菠菜、荠菜、茄子、大白菜、卷心菜、芋艿、土豆、猪肉、猪肝、鸡肝、扁豆、葱、荔枝、榛子、海带、黑木耳、燕麦片、山药、青菜、芹菜、紫菜、蘑菇、栗子、杏仁。
2.药膳食疗
2.1增纳饮:生姜4.5g加水150mL,先煮15分钟,去渣成100mL左右,加入红糖15g充分溶解,待冷却,加入食醋5mL,调匀即成。每次饭前服用5-1OmL,日3次。
2.2开胃灵:香菇509,黑木耳259,灵芝109,煎成200mL煎剂,滤去渣后,加人糖30g即成。每次服25-30mL,日3次,食前后不拘,可吃2~3个月。
2.3乌骨鸡汁:乌骨鸡一只,弄干瓣内脏,黄芪30g,白术15g,置瓷钵内隔水蒸熟,分次吃鸡汁,较大儿童亦可食鸡肉。
2.4银耳燕麦粥:银耳10g,泡发去蒂,加燕麦片s09,加水适量文火熬粥,加冰糖适量,一次服完,可常吃。
2.5地爆二样:生地、地骨皮各15g,先浓煎成汁约30mL。瘦猪肉片、猪肝片各50g,以蛋清芡粉浆好,在油锅中爆熟,然后将药汁加入,加少许绿色蔬菜或笋片作配料,加调味品后炒成地爆二样。有益气、生津、养阴作用。作菜肴常吃有益。
2.6健脾鱼片:以青鱼肉或黑鱼肉切片约60g,以蛋清芡粉浆好,加山药片50g(干品先泡软),茯苓粉10g,加水调匀作芡与鱼片同炒,加上调料即成。功能健脾养胃、益气补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