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药膳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食疗新章 > 正文
  • 常见病食疗——发热

  •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 作者: 时间:2009-06-06 15:46:00
  • 核心提示: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发热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其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日常以感染性发热较为多见,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 如何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发热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其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日常以感染性发热较为多见,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

        如何预防发热

        1.饮食要注意科学搭配,防止暴饮暴食、挑食、偏食。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所必须的营养,又可防止内热产生。

        2.中医认为儿童是“纯阳”之体,易产生内热,尤其是3—6岁的儿童最易感冒发烧。预防的方法就是不偏食。当发现有内热迹象,如大便干结、口干、舌苔厚且黄时,可吃一些助消化的中成药,如小儿化食丸、大山楂丸等,以防“内热外感”而发热。

        3.生活有规律,衣着适度。人们要根据节气变化及天气情况增减衣服。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养生防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o

        4.平时要经常做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做操、爬山等。这样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外感性发热。另外,在室外多让阳光照射还可防止缺钙。

        5.睡觉不要选在通风口处。因为人在睡眠状态下,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易被外邪所侵袭而致外感性发热。

        6.如果已出现外感造成的发热,针对病因服药的同时,还需采用物理降温,如把冰袋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酒精擦浴,以腋下、额头为主;多饮水,通过发汗、利水便,使热量排出体外而降温。

        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食疗

        暑热型

        此类型发热多见于暑天。多因天气炎热、排汗较多、消耗大,加上过度劳累造成机体抗病力下降,暑湿之邪侵入身体而致。此类型发热多为低热,病程长,常伴有头痛、头沉、乏力、困倦、大便不畅等症状。

        香薷扁豆汤

        用料:香薷10克,白扁豆12克,陈皮6克,荷叶8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白扁豆炒黄捣碎,与香薷、陈皮、荷叶一同煎煮,煮沸后10分钟过滤,去渣取汁,加入白糖放温服用。

        大厨提示:选用鲜荷叶为佳。

        功效说明:中医认为暑天高热多湿,用香薷、荷叶清暑祛湿,用陈皮、白扁豆健脾和胃祛湿。合为清暑益气、祛湿退热,适用于暑湿型发热。

        风寡型

        平时吃辛辣、油腻、肥甘食物过多产生内热,加上劳累过度等原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引起,正邪交争而致发热。同肘伴有流清涕、鼻塞、打喷嚏、怕冷、咳嗽等症状。

        生姜红糖汤

        用料:生姜5~10片,红糖30~50克。

        制法: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加红糖一并放入锅中,煮沸后lO分钟即可,放温服用。一日可服2—3次。

        大厨提示:煮汤时忌用铁锅。

        功效说明:生姜有辛温解表、温中散寒的作用,红糖有益气、缓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合为解表散寒、发汗退热。适用于风寒外感型发热。

        风热型

        多因平时饮食、生活没有规律,工作超负荷、精神紧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皮肤抗病力减弱,外感风热而致。同时伴有微恶风寒、头痛、流浊涕、咽红肿疼痛等症状。

        薄荷粥

        用料:鲜薄荷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薄荷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煮至汁浓时停火,过滤取汁备用,再将淘净的粳米入锅煮粥。

        粥将熟时,加入薄荷汁和冰糖,再煮l一2分钟即成。每日服1~2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