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四季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四季食疗 >  > 正文
  • 秋季咳嗽的中医分型调理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11-01 16:44:00
  • 核心提示:咳嗽看起来是小问题,可真的发生了,不但自己难受而且影响别人,如果没有规范治疗,往往迁延难愈。秋季气候干燥,人会出现喉痒咳嗽,干咳无痰,这种症状在中医上称为秋燥症。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多与内分泌失调、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
    咳嗽看起来是小问题,可真的发生了,不但自己难受而且影响别人,如果没有规范治疗,往往迁延难愈。

    秋季气候干燥,人会出现喉痒咳嗽,干咳无痰,这种症状在中医上称为秋燥症。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多与内分泌失调、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

      中医和西医对疾病认识的角度不同,诊断结论的表述也不同。如果说,发生了感冒咳嗽,西医统统按照上呼吸道感染来治疗的话,中医则完全不同。中医治咳嗽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不一样的咳嗽证型所用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所谓辨病治疗,其本质就是辨别每个病可能存在的病理特点、基本病机,然后根据这一病理特点和基本病机进行立法处方。比如阴虚燥热,就应当滋阴、润燥、清热,如果是痰湿阻滞,就应当化痰、祛湿。

    风寒犯肺咳嗽

      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咳嗽,痰白清稀,流清涕,鼻堵喷嚏,头痛身痛,怕冷身微热,无汗,口不渴,饮食减少,舌苔薄白,脉浮紧。

      食宜:宜吃辛味带有温热性的食品,如生姜、白葱、豆豉等;

      食忌:一是忌食生冷寒凉:

      (1)各种冰制饮料;

      (2)属寒凉性质的瓜果:包括西瓜、梨、香蕉、猕猴桃等;

      二是禁食酸味的食物:如食醋、酸白菜、泡菜以及山楂、乌梅、酸柑橘等;

      涩味的食品:如白果、藕节及未成熟的柿子、海棠等。

      风热犯肺咳嗽

      临床表现:流黄浊涕,咳嗽吐黄色稠粘痰,伴有发热汗出,咽干痛痒,口渴喜饮,大便干,小便黄,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苔红,脉浮而快。

      食宜:宜吃辛凉清淡食品,以疏散风邪,清热解毒止咳,如菊花、茶叶、白菜、白萝卜、甜梨、甜橙等;

      食忌:首先忌食酸、涩食品,如:食醋、酸菜、酸梨、酸橘、酸葡萄、酸李子、柠檬、山楂及柿子、石榴、橄榄等蔬菜果品之类;其次忌食辛热事物,如:大葱、姜(生姜、干姜)、辣椒、大蒜、韭菜、茴香、芥菜等蔬菜及龙眼肉、大枣、栗子、核桃仁、杏等果品;再有忌食肥甘厚味(肥甘即油腻肉食)。

      痰热蕴肺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痰黄稠粘难于咳出,甚至喘促气急,喉中痰鸣,鼻扇发青或痰中带血,并伴有发热(轻者低烧,重者持续高烧),面赤唇红,口渴烦急,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苔黄,舌质红,脉数或滑数。

      食宜:宜吃辛凉或甘寒、苦寒之食物,如竹笋、西瓜、荸荠、甘蔗等;

      食忌:忌厚味油腻,尤忌辛辣食品,如大葱、姜、蒜、茴香、辣椒、花椒、白芥子、肉桂、巧克力、咖啡、可可粉以及烟、酒类。

      肺阴虚证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稠不易咳出,伴有午后傍晚定时发热(即潮热),睡后身出汗而醒后汗止(即盗汗),口燥咽干,舌苔少或剥脱呈地图样,舌质红缺少唾液。

      食宜:宜甘淡,多吃一些含水份多的蔬菜、瓜果微酸甘之品,如雪梨、百合、蜜汁藕等;

      食忌:原则是禁食燥热上火之食,如辛温热性的蔬菜及鱼、肉等助火之品。

      肺气虚症

      临床表现:咳嗽无力,喘促气短,痰白清稀,伴有精神不振,说话声音低微,喜暖怕冷,动则汗出,舌苔薄白,舌质淡,脉缓无力或沉。

      食宜:主要是补肺气、脾气之食品,如山药、薏苡米、牛肉等;

      食忌:忌食辛散、寒凉、硬固食品

      咳嗽的中医证型

      风寒:常可见咳吐稀痰,可伴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或有发烧等症状,治法在于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用杏仁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每日早晚两次。

      风热:可见发热、口干、吐痰不爽、咽喉痛的症状。可用鲜藕、脆梨榨汁混合,早晚各一杯来预防和治疗。

      燥火:可有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的症状。可用新鲜木瓜一个,去皮蒸熟,加少量蜜糖吃,既香甜可口又清燥润肺。

      痰湿:痰多黏稠,喉中呼噜作响,可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可用薏米煮粥,有助于治疗咳嗽和喉中漉漉痰声;或用橘皮30克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50到100克煮粥饮用来防治。

      体虚:咳嗽时发时止,面目苍白、两颧(眼睛之下的颜面骨)发红、提不上气或手足发烧,有时痰中带血。可用柚子核20多粒,加冰糖、水煎服,1日3次,对久咳有利。也可用百合30克加蜂蜜蒸熟吃。

      常用止咳中药应区别

      蛇胆类的感冒制剂由蛇胆汁、川贝母、杏仁水等研制而成,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该药偏寒,由风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者勿用。

      枇杷膏类的感冒咳嗽制剂由枇杷叶、桔梗、麻黄、杏仁等中药配制,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证。

      鲜竹沥制剂是将鲜嫩的竹块加水煎煮浓缩后,加适量的糖而成,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由麻黄、细辛、干姜、桂枝等组成的小青龙口服制剂,以及由苏叶、杏仁组成的杏苏糖浆,药性偏热,适用于各类人群的寒喘咳嗽,不能用于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

      由百部、白芨、前胡等药物组成的咳嗽制剂,由半夏、麻黄、紫菀、桔梗等组成的咳嗽成药,这些药物药性偏温,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