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为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的幼角。古代医家认为:“鹿之精气全在于角”。鹿茸为角之嫩芽,气全而未发泄,故补阳益血之功最胜,为冬令进补之佳品。
中医认为,鹿茸甘、咸而温,入肾、肝经,可补肾益髓,壮阳健骨,治疗肾阳不足,精髓亏损所致的男子虚劳精衰、精血两虚、腰膝酸痛、畏寒乏力、体弱神疲、滑精阳痿、眩晕耳鸣、遗尿尿频,小儿发育不良及妇女崩漏带下等。《大明本草》言其“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精溢自出,女子崩中漏下,赤白带下。炙末空心酒服,壮筋骨。”《本经逢原》更称其“扶阳固阴,非它草木可比。”由此可见鹿茸功效之一斑。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鹿茸含卵磷脂、性激素、维生素、白蛋白、氨基酸及矿物质等成分,可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心脏功能。临床应用鹿茸能增强机体活力、消除疲劳、改善食欲和睡眠,可使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者脉搏充盈,血压升高,对已疲劳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鹿茸提取物有增强心脏收缩力,加快心率,改善心功能作用,对小儿发育迟缓或神经衰弱,病后体虚等,有促进发育,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的效果。
作为一种名贵的滋补中药,鹿茸的进补方法有下列几种,体质虚寒者可酌情选用。
1.研粉法:将鹿茸研为细粉状,每次1~3克,用纱布或滤纸包好,放人沸水中冲泡后代茶饮服。
2.蒸蛋法:将鹿茸研为细粉状,每次用鸡蛋2个拌入本品1克,或将鸡蛋顶端钻一小孔.纳入鹿茸粉拌匀,蒸或炒熟后服食。
3.煮粥法:取大米适量煮为稀粥,待熟后调入鹿茸粉1-3克,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次服食。
4.泡酒法:取鹿茸片10克,加入米酒或烧酒500毫升浸泡7日后饮服,每日2次,每次空腹饮20-50毫升,酒尽再续。至味尽后止。
5.炖鸡法:取本品3克。母鸡(乌骨鸡为佳)1只,将鹿茸切片,纳入鸡腹中,隔水蒸熟,调味佐餐服食,并嚼食鹿茸。
6.炖鸭法:取本品3克,鸭子1只(大小适中),将鹿茸切片,纳入鸭腹中,隔水蒸熟,调味佐餐服食。并嚼食鹿茸。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