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四季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四季食疗 >  > 正文
  • 春天吃什么食物适合养生

  • 来源: 作者:丁丁 时间:2014-05-09 23:19:21
  • 核心提示: 初春,气候还是相当的干燥的,人体的水分也较容易流失,间接的导致脑部缺氧而出现犯困。所以春季需要在日常饮食上去火润燥,春天吃什么食物适合养生呢?下面就为大家推荐5款适合春季提神醒脑的食物。

    引发春季上火皮肤干燥除了气候的原因,还有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做好初春的养生保健措施。情绪波动过大、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导致春季上火情况出现。

      1、牛奶

      牛奶很多人认为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去肝火。

      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达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牛奶冻成冰块食用,否则很多营养成分都将被破坏。

      2、大豆

      大豆在滋阴、“去火”的同时还能补充被大量消耗的蛋白质。大都的主要营养成份有蛋白质、异黄酮、低聚糖、皂苷、磷脂、核酸等。

      ①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可以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抗病能力,还有降血压和减肥的功效,并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热量,可以治疗便秘,极适宜老年人食用。

      ②通导大便: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既可通便,又能降低胆固醇含量;

      ③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④降糖、降脂:大豆中含有一种抑制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大豆所含的皂甙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同时,可抑制体重增加。

      3、西红柿

      西红柿尽管一年四季都可见,营养也很丰富。它同样可以清热解毒、平肝“去火”。

      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每100克番茄的营养成分:能量11千卡,维生素B0.06毫克,蛋白质0.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3克,叶酸5.6微克,膳食纤维1.9克,维生素A63微克,胡萝卜素375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1毫克,烟酸0.49毫克,维生素C14毫克,维生素E0.42毫克,钙4毫克磷24毫克,钾179毫克,钠9.7毫克,碘2.5微克,镁12毫克,铁0.2毫克,锌0.12毫克,铜0.04毫克,锰0.06毫克。

      4、蜂蜜

      《本草纲目》上记载,蜂蜜有“清热、解毒、润燥”等功效,是“健康长寿的妙药”。早上起床喝一大杯温蜂蜜水,对化解“春燥”很有好处。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暖还寒,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春季上火引易引起嘴唇干燥或龟裂,此时可选择蜂蜜水。嘴唇干燥或脱皮时,可在就寝前细心地让蜂蜜渗入嘴唇,再涂上护唇膏。几天后,嘴唇就可恢复柔嫩光滑。但上上之策还是平常多喝水,也勿忘淀粉的补给。

      5、寒性果蔬

      “春燥”固然和空气干燥、湿度低有很大关系,而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身体水分、维生素和优质脂肪储备下降,都会引起诸多“春燥”反应,比如上火。

      既然是“上火”,那么就需要寒性的蔬菜或水果降火,比如芹菜和梨子。芹菜可以清热解毒,对肝火旺盛、皮肤粗糙的人来说很有益处,而且它含有大量粗纤维,可刺激肠胃蠕动。梨子是众所周知的降火水果,其他如苦瓜、番茄、香蕉等,也是春天化燥的好蔬果。

      另外,初春容易上火,除了选择合适的食物外,还要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注意休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也有助于抵抗各类春季疾病的入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