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香 蕉
【适用范围】 清热,润肺,滑肠,解毒,止痛。尚能止烦渴、通血脉,填精髓,降压等。
【解说】 又名蕉子、蕉果、牙蕉、甘蕉。香蕉有香蕉和甘蕉两种,性味甘寒,入脾、胃经。其根、汁、花等均能药用。果肉中所含的5一羟色胺可使胃酸降低,香蕉本身又能缓和对胃粘膜的刺激,故对一些药物等诱发的胃溃疡有保护作用。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液有抑制真菌、细菌的作用。临床发现,糖尿病病人摄入香蕉中的糖类后,尿糖较进食别的糖类为低。香蕉中果糖与葡萄糖之比为1:1,这一天然组成,对治疗脂肪痢是合适的,也适用于中毒性消化不良。香蕉质润性软,适合于老年人、习惯性便秘,高血压、冠心病者经常食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钾的含量高达472毫克/100克,是水果中含钾量最高的。而钾对维持人体细胞功能、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以及改进心肌功能等方面有益。且科学家已在香蕉中发现了一种能抑制血压升高的物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物质,因此高血压、心脏病者只要肾功能良好,常食香蕉有益
【禁忌】 香蕉性寒,滑肠通便,脾虚便溏者不宜多食。进食过多,会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空腹不宜大量食香蕉,因它含有大量的镁,过多进食后便可造成体液中镁与钙的比值改变,使血中的镁大幅度增加,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引起明显的麻木感觉,肌肉麻痹,出现嗜睡乏力等症状。关节炎或肌肉疼痛患者最好不食香蕉,因食香蕉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减慢,代谢产物堆积,加之其含糖量高,食后致使体内维生素B消耗增加,使关节和肌肉疼痛加重。
十四 荸 荠
【适用范围】 功用清热化痰,消积开胃,止渴益气,明目,醒酒解毒等。常可作清凉生津剂用。适于治疗温病口渴、舌赤少津、小儿口疮,咽干喉疼,消化不良、大便燥结、痢疾下血等病症。荸荠苗,中医称通天草,可利水消肿,凡热病烦渴,肾炎水肿,胸中烦闷,便秘,阴虚肺燥,痰热咳嗽,肝阳上亢(如高血压症)等病症均宜。
【解说】 又名地栗、马蹄、乌芋、芍、水芋、凫芘、乌茨、勃脐、黑山棱、马薯、红慈菇等。春秋两季采收,可生吃(削去外皮),也可煮熟食用或作菜。其性寒滑味甘,入肺、胃经。荸荠除食用外,还可供药用,多捣碎入煎,也可晒干后研粉用,一般用量为15~30克。荸荠善于清肺和胃热而能生津止渴,可与鲜藕汁、梨汁同服,对身热烦渴、痰热咳嗽、津液不足等有良好疗效。经药理研究发现,荸荠具有降压的特效,并有预防,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及抑制绿脓杆菌的作用。黄疸者取荸荠不拘量,洗净打碎,煎汤代茶常饮,适用于湿热黄疸。荸荠与生石膏、竹叶同煎可预防流脑或麻疹。
【禁忌】 虚寒及血虚者慎服。据报道,生食荸荠易感染姜片虫病,故最好是煮熟后食用。
十五樱 桃
【适用范围】 调中益脾,祛风湿,透疹。可治咽炎,身体虚弱,瘫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冻疮等病。
【解说】 别名荆桃、朱樱、含桃、樱珠、牛桃、朱果、莺桃。味甘、性温,无毒。樱桃具有“先百果而熟”的特点,被誉为“春果第一枝”。其主要有4个品种,即朱樱、紫樱、增樱、樱株,其中安徽太和县一带的紫樱为佳。樱桃中铁的含量较高,它100克含铁6毫克,约是苹果的近20倍,比柑橘葡萄多近30倍,居水果之首。缺铁性贫血适当多吃些樱桃可防治之。祖国医学对樱桃有许多论述, 《干金方》中就曾指出:“樱桃味甘平,调中益气,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滇南本草>说:“治一切虚证,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体质虚弱,皮肤粗糙,中风后遗症者,均可饮服樱桃酒,有保健治疗作用。
【禁忌】 樱桃因其性属火,多食可发虚热,并且凡有内邪者不宜多食。此外樱桃仁含氰甙,水解产生氢氰酸,食樱桃仁过量可致中毒症。
十六枇 杷
【适用范围】 润肺清肺,宁嗽止咳,和胃止渴,下气止吐逆,润五脏。可治咳嗽、吐血、衄血,燥渴、呕逆。枇杷叶性味苦平,有清肺下气,治咳嗽、止咳逆、泻火、利尿、治淋病之功。既可作夏季清暑剂,又是一味止咳、止呕的常用药。枇杷花也可入药,功效同枇杷叶。
【解说】 别名卢桔、金丸、腊兄。因品种不同可分为白沙和红沙枇杷。味甘酸,性凉,入脾、肺、肝经。治肺热咳嗽、咳痰、咯血,宜生食用枇杷,不拘量。久咳者服枇杷露、枇杷膏。治小儿惊风发热,生食枇杷数枚。治坏血病,每次食枇杷l~2个,每日1~2次。
【禁忌】 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者,不宜服。
摘自《四季食物补养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