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芪枣黄鳝汤
【用料】 鳝鱼2~3条,黄芪15克,大枣10枚,瘦猪肉100克,盐、姜、味精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 将鳝鱼剖杀干净,切成小段,黄芪、猪肉切块,大枣洗净,然后几味同煮,加入适量调味品,先用大火,后用文火煮半小时左右即可。
【适用范围】 补气养血升阳。适用于气血虚之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少气,贫血等,及阳气虚之脱肛、子宫脱垂等。 :
【解说】 鳝鱼补气补血、祛风通络,黄芪益气升阳,大枣补气养血,猪肉滋阴养血。故本汤是气血虚弱者常食之佳品。
【禁忌】 外感发热、疟疾、痢疾等忌食。阴虚发热者慎食。
二十六 羊肉萝卜汤
【用料】 小羊肉500克,萝卜800克,姜、盐、酱油、香蕖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 先将小羊肉切成细丝,用姜、盐、酱油腌一下,萝卜切成小块,先煮萝卜,待萝卜软熟,加入腌好的羊肉丝,大火煮一开即可,最后放入香菜。
【适用范围】 固肾涩精、顺气消食、止咳化痰、疗虚损、益气血。适用于肾虚遗精、早泄、小便频数,肾阳虚之腰膝酸软、阳痿及产后血虚的腹痛、痛经、脾虚泄泻、带下等症,及睥胃阳虚的呕吐、反胃、体弱赢瘦,肺气虚之咳喘多痰、胸膈胀满等。
【解说】 羊肉为绵羊、山羊的肉。其味甘、苦,性温热,归脾、胃、肾经。主要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钙、磷、铁、烟酸等。其性温热,故具有温睥胃、温肾阳之功。孙思邈说: “羊肉止痛,利产妇”,故对于产后腹痛及无乳、痛经等有效。羊肉富含铁质、钙质,其含量均高于同量的猪肉、牛肉,故其对肺结核、气管炎、贫血患者非常有益。萝卜又名莱菔、芦菔、萝白、罗服。其味甘、辛,性凉,归肺、肾经。萝卜入肺经可止咳化痰,入肾经可通利小便,其还常用于顺气,消除胃肠积滞,及时将体内积滞排除。羊肉与萝卜同煮食,用萝卜之凉性制约了羊肉的热性,于春季食用,为补肾调肺之佳品。
【禁忌】 萝卜不宜与人参同食。羊肉不宜与豆酱、醋、荞麦之类同食。
二十七 栗肉健脾羹
【用料】 栗子肉250克,山药20~30克,瘦猪肉200克,盐、姜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 山药、瘦猪肉切片,与栗子肉同煮,加入适量调味品,先用大火,后改用文火煮至栗子肉、山药烂熟即可。
【适用范围】 健脾益气、补肾涩精。适用于脾虚泄泻、纳呆、尿频、肾虚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还可用于虚劳咳嗽,及老年人糖尿病。
【解说】 栗子又名板栗、椎栗。其味甘、咸,性温,归脾、胃、肾经。其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脂
肪酶等。栗子归脾、胃、肾经,可健睥补肾气,与山药同煮食,健脾益气之力更强,尤适于脾肾气虚之人。
【禁忌】 一次不宜多食,多食易致食滞。消化不良、湿热内蕴、风湿痛者忌用。山药养阴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忌服。
二十八 牛肚补胃汤
【用料】 牛肚1000克,生姜、胡椒、桂皮、茴香、黄酒、盐、味精适量,新鲜荷叶1~2张。
【制作】 先将牛肚洗净,入锅中煮开15分钟,捞出切成小块或小条。将鲜荷叶放在砂锅底部,然后放入切好的牛肚,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慢炖,加入生姜、胡椒、茴香、盐等,炖4~5小时,待牛肚烂熟即可。
【适用范围】 补益脾胃、补益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纳呆、脾虚泄泻、腹寒冷痛等。
【解说】 牛肚即牛的胃,其味甘,性平,归胃经。其主要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铁、尼克酸等。根据中医“以脏补脏”的原理,牛肚可补益脾胃,另外,还可补益气血。本汤中荷叶有清热利湿、升阳止血之功,适于睥虚泄泻。桂皮可温通经脉,补火助阳。胡椒可温中散寒、健胃止痛。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上3味虽为热性之品,但在本汤中其热性被鲜荷叶的凉性制约,助阳补胃而不热。本汤为春季常食的补脾胃之佳品。
摘自《四季食物补养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