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冬苋菜汤
【用料】 冬苋菜500克,盐、酱油、味精、醋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 将冬苋菜洗净,去老杆、黄叶,留嫩杆、嫩叶,锅中加水煮开后放入冬苋菜,大火煮几开后即可。用一小碗,放入酱油、醋、味精等调味品,冬苋菜捞入碗内与佐料一起吃。
【适用范围】 清热行水、润肠通便。适用于肺热咳嗽、黄疸、热毒下痢、二便不通、丹毒、金疮等。
【解说】 冬苋菜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嫩苗或叶,其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食物本草》载其可“除客热,治恶疮,散脓血,女人带下,小儿热毒下痢,丹毒,并宜食之”。冬苋菜春、夏季常食,可预防热毒。
【禁忌】 脾虚肠滑者忌食,孕妇慎食。
二十二 木耳肉片汤
【用料】 干黑木耳25克,瘦猪肉200克,生粉适量,韭黄少许,盐、姜、葱、味精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 先将黑木耳用温水泡开,瘦猪肉切成薄片,用生粉、盐、姜等腌一会儿,韭黄切成小段待用,将木耳置油锅上爆炒一下,然后加水煮,煮开后加入腌好的肉片和切好的韭、黄,再煮开后,加入适量葱花、盐等即可。
【适用范围】 益气养胃、滋阴生津、润肺止血、补脑强心。适用于年老体弱之虚劳咳喘、痰中带血、慢性便血、痔疮出血及眼底出血等。
【解说】木耳又名云耳、木菌。其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木耳含有多糖类和磷脂等营养成分,可补脑强心,又可防治血管硬化、高血压病等。还可凉血止血,治疗各类出血病症。木耳中所含的固醇类成分具有维生素D的作用,有利于钙的吸收,可预防小儿佝偻病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本汤中猪肉可补中益气、滋阴润燥,且使汤味道鲜美,是男女老幼皆宜之汤品。
【禁忌】 腹泻之人宜少食。
二十三大 枣 汤
【用料】大枣15~20枚。
【制作】 将大枣洗净,加水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慢煮至大枣烂熟即可。
【适用范围】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脾胃气虚之体倦乏力,食少便溏,及血虚面黄肌瘦,或妇女脏躁。并且对于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等有较好疗效。
【解说】 大枣味甘,性温,归睥、胃经。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等,其中维生素P含量为百果之冠,具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称。<神农本草经>说其“主心腹邪气,安中养睥,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名医别录>也说其“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本品为气血双补之佳品,对于久病或病后气血亏损,脾虚气弱、气血两虚者最宜。
【禁忌】 大枣能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热脘腹胀满者忌食。
二十四 清蒸鳝鱼汤
【用料】 新鲜鳝鱼1000克,玉兰片30克,猪板油适量,火腿、香菇适量,盐、姜、葱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 先将鳝鱼剖杀干净,切成约8厘米长的小段,放入盘中,玉兰片、火腿、香菇切片放入盘中,猪板油切成小下撒在鳝鱼上,再加入姜、葱花、盐等调味品,隔水蒸15分钟即可,起锅后可吃鳝鱼肉、喝汤。
【适用范围】 补气补血、祛风通络,适用于气血虚之神疲乏力、脱肛、子宫脱垂,脾胃阳虚之脘腹冷痛,及风寒湿邪所致诸症。最适于体虚乏力、气虚、血虚之人。
【解说】 鳝鱼又名黄鳝,其味甘,性温,归脾、肝、肾经。其主要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钙、磷、铁、烟酸等。鳝鱼可补气养血,补脾胃、通络祛风湿。<本草纲目》说其“补中益血,补虚损”。妇女宜常食。
【禁忌】 外感发热、疟疾、痢疾等忌食。阴虚发热者慎食。
摘自《四季食物补养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