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菊花粥
【用料】 菊花20~30克,粳米100~200克。
【制作】 先将菊花用水煮20分钟后,去渣留浓汁,再将粳米放入,熬成粥。
【适用范围】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之头痛、发热等,肝经风火上炎之目赤肿痛,肝阳上亢之眩晕、头胀、头痛、高血压等。
【解说】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其产地和种类繁多,其中以杭白菊最好。其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肝、肺经。其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包括樟脑、龙脑、菊花环酮等)、氨基酸、菊甙、水苏碱、胆碱、黄酮类、维生素B1。《本草正义》说“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神农本草经》说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菊花入肺经可散上焦风热,入肝经平抑肝阳。现代研究表明,菊花有显著的降压和解热的作用,还可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
【禁忌】 素体寒凉之人慎用。
二十六 葛根 粥
【用料】 葛根15~30克,粳米100~200克。
【制作】 将葛根洗净去皮,切成块状,与粳米同煮成粥。
【适用范围】 解肌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随之出现的头痛、发热、无汗、项强等,还适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胃热引起之口渴、消渴等。其煨用,可治脾阳虚之泄泻、痢疾。
【解说】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葛的根。其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其主要成分含有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及淀粉等。《神农本草经》说其“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阳气,解诸毒”。《名医别录》说其“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素中含有的黄酮成分可增加脑血管、冠状血管的血流量,并且对肠管有解痉作用。葛根单味药制成中成药“葛根片”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突发性耳聋有一定效果。葛根生用能解肌退热、透疹,又可生津、清胃热,煨用可升阳止泻。
【禁忌】 表虚多汗者忌用,斑疹已透出者不宜用。
二十七葱 白 粥
【用料】 葱白10克,粳米100克。
【制作】 先将粳米熬成粥,起锅前,将葱白切成段,放入锅内,再煮几分钟即可。
【适用范围】 发汗解表、通阳散寒。适用于外感风寒初起之无汗、恶风等,阴寒内盛或阴盛格阳之里寒外热、下利清台、脉微厥逆之证。
【解说】 葱白为葱的近根部的白色鳞茎。其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其主要成分含挥发油、维生素B、维生素c、苹果酸、铁盐等。《神农本草经》说其“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本草从新》载“发汗解肌、通上下阳气,……若面赤格阳于上者,尤须用之”。葱白可外散风寒以解表,内散寒邪以通阳,其中发汗之力尤强。春季多风,外感风寒者用之尤宜。
【禁忌】 表虚自汗者忌用。葱白忌与地黄、常山、大枣、蜜同食。
二十八枸杞子粥
【用料】 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
【制作】 先将粳米熬成粥,起锅前将洗净的枸杞子放入锅内,再煮几分钟即可。
【适用范围】 补益肝肾,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目视物昏花、头晕、阴血不足等症。
【解说】 枸杞子为茄科落叶植物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其味甘、性平,归肝、肾经。主要成分有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甜菜碱、玉米黍黄素、微量钙、磷、铁等。 《本草纲目》说其“滋肾,润肺,明目。”《神农本草经>说其“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枸杞子为平补之品,既补阳,又滋阴,能益肾养精,平肝明目,凡肝肾不足之人,常食之效好。
【禁忌】 本品质润,脾虚泄泻者忌用。
摘自《四季食物补养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