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祖国中医在人们生活更多的被利用和普及,大众、百姓对于一些中医养生、中药的热爱也是越来越风靡。对于困扰我们的伏天暑热除了对热的反感又增添了一些消耗体内能、元气亏虚的认识。我们都知道在伏天气温非常高的情况下,人会大量的出汗,这些汗水有益的一方面是排除身体的毒素和垃圾,但是不利的一面就是体内的正气和营养也随着汗水流了出来。分析以下几种情况对人体元气的消耗:中医认为汗是津液的一种,如果出汗太多便会造成气津两虚;而此时的湿气也是很重的,因为严重的湿气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导致脾气虚,消化功能减弱,营养摄入不足;还有从中医五行相生相克角度讲夏季心火旺又会克肺,所以古话有“一夏无病三分虚”。虚则补之,要匡扶人体的正气,就一定要在三伏天进补。而以前我们也一再的强调此时不宜饮食过度,所以今天的主角,被誉为“中药材中的平民教授”就起到了作用。
讲到的教授就是黄芪。黄芪又称小人参,它的作用与人参相似,都是补气的。但人参是大补元气,作用十分迅猛,一般的人不可轻易使用。而黄芪是补中气,相对温和,效果却不逊色,而且比人参固表的作用更强,所以成为最常用的补气药。金代著名的医家张元素,对黄芪的药效总结得最好。他说,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
中医讲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二经,因此它提升脾肺之气的功效是最强的。脾肺之气增强,就是增强人体的运化功能,因此黄芪可以强健三焦、补益五脏,可以解脾湿、升肺气、强心、益肾气、补肝虚。
另外一些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还有一定的扩张血管作用,对于血压的调节也有帮助降,中老年人适当的吃黄芪,在血压的调整、防中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帮助;年轻人吃黄芪,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