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药膳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对症饮食 > 正文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饮食疗法

  • 来源:东方药膳 作者:胡献国 时间:2013-09-04 14:12:00
  • 核心提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性上腹部不适,可伴有食后腹胀,腹部胀气,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许多消化道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消化不良,如溃疡病、反流性食道炎、肝炎、胆囊炎、胃癌及胰腺疾病等,若只有消化不良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性上腹部不适,可伴有食后腹胀,腹部胀气,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许多消化道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消化不良,如溃疡病、反流性食道炎、肝炎、胆囊炎、胃癌及胰腺疾病等,若只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可认为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与胃动力障碍、精神因素、胃酸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其诊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上腹胀痛、早饱、嗳气泛酸、上腹部烧痛,且这些症状超过4周;
      2.胃镜或十二指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末发现器质病变,如溃疡、糜烂、肿瘤;
      3.B超、x线检查排除肝脏、胆囊、胰腺病变者,均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注意饮食规律性,少吃多餐,低脂肪膳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劳及精神紧张,尽量戒烟戒酒,可有效地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促胃动力药物、抑酸药物、胃粘膜保护药物等,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气滞、运化失司所为,当以疏肝理气、健脾开胃为治。中医辨证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理气为治,可选用:
      1.砂仁行气粥:砂仁10g,茯苓、山药、大枣各20g,大米50g,食盐适量。将大枣去核,诸药研末,先取大米、大枣煮粥,待熟时调入诸药末、食盐。服食,每日1剂。
      2.金桔草枣汤:金桔30g,大枣10枚、甘草5g,冰糖适量。将大枣去核,余药布包,加水同煮,去渣取汁,调入冰糖适量。饮汤食枣,每日1剂。
      3.木耳猪肉汤:木耳6g,佛手lOg,苡仁20g,猪瘦肉50g,调味品适量。将猪肉洗净,切丝,同木耳、佛手、苡仁加清水适量同炖至烂熟后,去佛手、加食盐、味精等调味服食,每日1剂。
      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排气不畅,嗳气,大便干燥,腹痛隐隐,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动则尤甚,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当以健脾益气为治,可选用:
      1.姜汁牛肉饭:牛肉150g,大米、姜汁各适量。先将牛肉洗净,剁为肉糜,加姜汁、酱油、葱花、胡椒、芥末及植物油适量拌匀待用。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放入笼中武火蒸约40分钟后,将姜汁牛肉倒在饭面上,铺平,续蒸20分钟即可。每日1剂,作午餐食用。
      2.驴肉山药汤:驴肉250g,大枣10枚,山药30g,调味品适量。将驴肉洗净,切块;山药洗净,切片;大枣去核。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驴肉熟后,调味服食,每日1剂。
      3.兔肉健脾汤:兔肉200g,山药、大枣各30g,党参、黄芪、枸杞各15g,调味品适量。将兔肉洗净,切块,余药布包,同煮熟后去药渣,调入食盐、味精少许。服食,每日1剂。
      饮食积滞型: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甚则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当以消食导滞为治,可选用:
        1.山药山楂内金粥:山药、山楂各10g,内金5g,大米50g。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每日2剂。
      2.山楂饼:山楂10g,内金5g,山药粉、麦面粉各50g。将山渣、内金研为细末,与面粉等加清水适量做为面团,捏成饼,放油锅中煎至二面金黄时即成,每日1剂。或将山楂、内金水煎取汁与山药粉、面粉和匀如法作饼服食。
      3.榔术猪肚粥:槟榔10g,白术15g,猪肚150g,大米100g,调味品适量。将猪肚洗净,切块,与槟榔、白术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猪肚熟后,去渣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猪肚可取出调味佐餐服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