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以关节疼痛、红肿、活动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变。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痹指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塞不通,不通则痛。中老年人多气血不足,腠理空虚,外邪易乘虚侵入,故多有此症。
【辨证分型及食疗方】
1.行痹 风邪为甚,症见关节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薄白。
(1)松叶粥:松叶30克,粳米100克。先煎松叶,去渣取汁,后入粳米煮作粥,空腹食用。
(2)入地金牛煲鸡蛋:入地金牛根15克,鸡蛋1个。入地金牛根洗净,与鸡蛋同入锅内,加清水2碗煎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煮剩1碗。饮汤食鸡蛋。
(3)清炖乌蛇:乌蛇1条,调料适量。乌蛇去皮、头、尾及内脏,洗净,切3厘米的段,放入砂锅内,加水、姜片、葱丝、绍酒,武火烧沸,文火炖至熟透,加盐、味精。
2.痛痹寒邪为甚,症见关节疼痛较剧,痛处固定不移,冷痛,遇寒则甚,得热则减,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1)千斤拔狗脊炖猪尾:千斤拔、狗脊各30克,猪尾1条。前2味洗净,用纱布包好;猪尾去毛洗净,同置锅内,加水煮至熟,弃药包,调味,饮汤食肉,日2次,连服数日。
(2)独活附子酒:独活、附子(生用,切片)各200克。酒10000毫升。上2味入酒中浸3日。从10毫升开始服起,以关节微痹为度。
(3)干姜茯苓粥:干姜5克,茯苓10克,粳米100克,红枣5枚,红糖适量。干姜、茯苓、红枣水煎取汁,与粳米煮粥,调入红糖,日1剂,分2次服,连服数日。
3.着痹 湿邪为甚,症见关节肿胀,疼痛不移,每遇阴雨或潮湿季节则发,四肢沉重乏力,舌苔白厚,脉濡缓。
(1)薏米酒:薏米、红曲、高粱米各适量。薏米研细粉,同曲、米酿酒饮。或用薏米60克布包与白酒同煮,浸泡封固3天。每次饮l小蛊。
(2)独活酒:独活60克,白酒250毫升。独活浸泡酒中,4~5日后饮。每次空腹饮1小杯,日3次。
4.热痹 热邪为甚,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兼见发热汗出,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数。
(1)薏米防风汤:生薏米30克,防风10克。上药入水同煮,去渣,取汁,代茶饮,每日1~2次,连饮l周。
(2)云苓赤小豆粥:云苓15克,赤小豆18克,粳米60克。三物洗净后同置于锅内,加水煮至赤小豆烂熟。顿服,日l剂,连服数剂。
5.虚痹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病程长,腰膝酸痛乏力,屈伸不利,伴耳鸣头昏,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1)虚痹补酒:当归12克,炙黄芪15克,杜仲15克,龟板15克,枸杞10克,五加皮6克,米酒1500毫升。将诸药捣碎,浸入酒中,密封,7天后备用。每次饮用30毫升,每日2~3次。
(2)桑枝猪蹄羹:猪蹄1只,桑枝50克,米酒500毫升。将猪蹄切成小块,与桑枝同置大碗中,倒入米酒,隔水蒸至肉烂为度。趁热分早晚两次,吃肉喝汤。
(3)桑椹酒:鲜桑椹500克,宣木瓜50克,白酒1500毫升。将桑椹及木瓜浸于酒中,置于瓷罐或玻璃瓶中,加封,约1个月,即可取出饮用。每次10~30毫升,每日1~3次。
(4)雪莲花鸡汤:雪莲花、党参各15克,薏苡仁500克,鸡肉1500克,调料适量。将前2味入布袋扎口,与鸡肉、薏苡仁同入锅内,加水、葱、姜,煮汤。随量服用,日2次。
【解说】
1.中医认为中老年患者,多有肝肾不足,故以虚痹为多,但往往是虚中夹实,使病情复杂化。
2.除有明显热象者外,饮食宜偏温热,以利于气血的运行和经气通畅。平时应多吃滋补肝肾之品,以增强体质,有助于本病的治疗。适宜食品如狗肉、羊肉、牛羊脊髓、蛇肉、鳗鱼、鳝鱼、枸杞、核桃、韭菜。
3.热痹者,宜进食甘凉疏利之品,如薏米、赤小豆、绿豆、小麦、粟米、冬瓜、黄瓜、丝瓜、菱角等。
摘自《四季食物补养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