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因机体内胰岛素出现相对或绝对的分泌不足,引起糖代谢功能及其他物质代谢功能紊乱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尿糖和血糖增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等危急证候。并发症常见中风、白内障、眼底病、肾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本病中医称为“消渴”。
【辨证分型及食疗方】
1.肺胃热盛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口干舌燥,小便频数,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红,苔薄黄,脉洪数。
(1)天花粉粥:天花粉30克,粳米100克。先煎花粉,取汁入米煮粥,任意服食。
(2)地骨皮粥: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麦冬15克,面粉50克。先煎3药,去渣取汁,与面粉同煮为稀粥,渴即食之。
(3)复方桑椹膏:新鲜熟透桑椹2500克,熟地、玉竹、黄精各50克,天花粉100克。将桑椹榨汁;熟地、玉竹、黄精以水浸泡,文火煎取浓汁500毫升,入桑椹汁,再入天花粉,慢火收膏。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2.脾虚气弱 形体消瘦,神疲困倦,气短懒言,四肢乏力,纳呆便溏,舌质淡,薄白苔,脉沉细。
(1)健脾饮:黄芪、山萸肉各20克,生地、山药各30克,生猪胰5个(干燥后研粉)。前4味煎汤,每次送服猪胰粉10克,每日3次。
(2)羊乳粥:羊乳500克,粳米100克。粳米加水煮粥,待粥熟加羊乳。随量服食。
(3)和脾茶:茯苓(研)10克,白术(土炒)6克,白芍1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
3.肝肾阴虚 小便频数量多,夜尿多,口渴引饮,大便干结,伴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视物模糊,阳痿,闭经,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尺脉弱。
(1)熟地黄粥:熟地30克,粳米40克,陈皮末少许。熟地用纱布包,加水浸泡片刻,先用文火煮,数沸后,转为小火,放入粳米、陈皮末同煮成粥。每日空腹趁热服1次,lO天为1疗程。
(2)桑椹芝麻散:鲜桑椹、黑芝麻各15克。将桑椹捣烂,芝麻研末,和匀服用。日2次。
(3)枸杞炖兔肉汤:枸杞15克,兔肉250克。加水适量,文火炖至烂熟后,加盐调味。饮汤食肉。
【解说】
1.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内热伤阴,消谷耗液所致。病机以阴虚燥热为基础,治疗不外清热养阴。平时宜选用偏凉而滋润的食物和清热养阴的药物,如乳类、天花粉、沙参、麦冬、地黄、茯苓、豆浆、梨、枸杞、金樱子。若病情发展到后期,阴损及阳,常有脾虚、肾阳虚的表现,则当水火并补,以复阴阳。可加服健脾、滋肾温阳的药品和食物,如黄芪、菟丝子、杜仲、韭菜、桂皮、党参。
2.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病情较轻者,可通过控制饮食,改善病情,甚至不需用药物治疗;病情较重者,也可稳定病情,并能正确评估药物疗效及有效剂量,避免用药偏差。总的膳食原则是: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注意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血糖波动。
3.辛辣煎炸食物,如辣椒、油条、烟酒,火气过重,热燥伤津,不宜食用。甘甜肥腻之物,如水果、甜点心、肥肉,也不宜食用。谷物薯芋之类,亦应控制食量,不可过多。
摘自《四季食物补养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