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内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百病食疗方 > 内科 > 胃、十二指肠溃疡 > 正文
  • 消化性溃疡的膳食调养

  • 来源:东方药膳 作者:李丽华 时间:2007-07-18 09:49:22
  • 核心提示:消化性溃疡病是常见、多发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分为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表现为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以胀痛、刺痛或灼痛为主,周期性发作,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秋冬季至次年早春,疼痛有一定的节

    消化性溃疡病是常见、多发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分为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表现为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以胀痛、刺痛或灼痛为主,周期性发作,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秋冬季至次年早春,疼痛有一定的节律性。胃溃疡疼痛一般多发于进餐后,十二指肠溃疡则发生于饥饿时(约上午lO~12时,下午4~5),并伴有嗳气,反酸,食后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甚至便血、吐血。

        消化性溃疡病属中医胃痛范畴,根据其临床主要表现,可分寒邪客胃,肝胃郁热,瘀阻胃脘,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几种证型。

        寒邪客胃的主要表现是:胃脘冷痛暴作,畏寒喜温,得温则舒,遇寒则痛增,口淡不渴,喜热饮。

        肝胃郁热的主要表现是: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反酸嘈杂,口干口苦。

        淤阻胃络的主要表现是:胃脘疼痛而拒按,痛有定处,状如针刺,入夜尤甚,或食后痛加,或吐血便黑,舌质紫暗或边尖有瘀点。

        胃阴不足的主要表现是:胃痛日久,隐隐作痛,嘈杂反酸,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形体消瘦。

        脾胃虚寒的主要表现是:胃脘隐隐冷痛,喜温喜按,得温及食后痛减,胃纳欠佳,泛吐清涎,口淡无味,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大便稀烂。根据上述证型选择合理的膳食,对溃疡病的防治将大有裨益。

        党参猪脾粥:猪脾1具,党参15g,陈皮6g,粳米60g,生姜3片。先将猪脾洗净,切薄片;葱白、陈皮洗净,切粒;生姜洗净,切丝;党参、粳米洗净。把党参、粳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沸后下陈皮,再煮成粥,然后下猪脾、姜、葱煮熟,调味即可,随量食用。适用于溃疡病脾胃虚弱者。

        陈皮椒姜焖竹丝鸡:雄竹丝鸡1只,陈皮3g,高良姜3g,胡椒6g,草果2个。将雄竹丝鸡活宰,去毛及内脏,洗净,斩件;陈皮(去白)、高良姜、胡椒、草果洗净。把全部原料用葱、醋、酱油和匀,放入锅中,加少量水,文火焖熟,调味即可。随量食用。适用于溃疡病属寒湿阻滞者。

        丁香焖鸭:水鸭500g,丁香5g,肉桂5g,草豆蔻5g,陈皮3g,砂仁3g,生姜、葱花各适量。将丁香、肉桂、草豆蔻、陈皮、砂仁洗净,用水浸泡,并煎取药汁;水鸭活杀,去毛、肠脏,吊干水。起油锅,用生姜和葱爆香水鸭,加入药汁,加酱油、酒、精盐、白糖适量,焖至鸭肉熟即可。随量食用。适用于溃疡病属脾胃虚寒者。

        麦芽山楂鸡蛋羹:鸡蛋2只,麦芽15g,山楂18g,淮山药15g,葛粉适量。将麦芽、山楂、淮山药洗净,加清水适量,文火煮1小时左右,去药渣,取汁;鸡蛋去壳调匀,葛粉用开水调成糊状;把上述药汁煮沸,下鸡蛋及葛粉糊,搅匀,煮沸,加适量食盐即可。随量食用。适用于胃痛症食欲不佳者。

        高良姜香附鸡肉汤:高良姜15g,香附12g,鸡肉250g,红枣4个。将高良姜、香附、红枣(去核)洗净;鸡肉切去肥脂,放入开水中焯过,吊干水。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两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适用于溃疡病偏寒者。

        黄皮寄生瘦肉汤:猪瘦肉250g,黄皮寄生30g,丹参12g,红枣4个。将黄皮寄生切碎,洗净;丹参、红枣(去核)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把全部原料一齐放人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适用于溃疡病属气滞血淤者。

        白芍石斛瘦肉汤:猪瘦肉250g,白芍12g,石斛12g,红枣4个。将猪瘦肉洗净,切块;白芍、石斛、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原料一齐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汤食肉。适用于溃疡病属阴亏有热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