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缺铁性贫血、巨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其他继发性贫血等的总称。以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甲色淡、困倦乏力、气短头晕、动后心悸、形体消瘦和出血为特征。属于中医学“内伤血虚”、“虚劳亡血”、“虚黄”的范围。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心脾两虚、气血双亏,肝肾阴虚、精血亏损,血亏气弱、肝肾阳虚证型等。根据证候选用食疗方,对贫血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型
表现为头晕目眩,语声低微,心悸气短,四肢无力,饮食无味,面色苍白,唇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可有鼻衄、齿龈或皮肤出血,妇女则可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黄芪阿胶粥:黄芪12g,党参、熟地、龙眼肉各10g,白术、当归、远志、陈皮、阿胶各9g,甘草3g,粳米60g。将上述中药(除阿胶外)水煎去渣,取汁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2沸即可。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服食,7天为1个疗程。可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参归猪肝汤:猪肝200g,党参、当归各10g,酸枣仁6g,生姜、葱白、料酒、盐、味精适量。先将党参、当归洗净切薄片,酸枣仁洗净打碎,加清水适量煮后取汤;然后将猪肝切片,与料酒、盐、味精、水发豆粉拌匀,放入汤内煮至肝片散开,加入切片葱姜,盛入盆内蒸15分钟。此为1日量,分早、晚两次食肝与汤。7日为1个疗程。可益气健脾补血。
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型
表现为头晕目眩,目赤耳鸣,腰酸腿软,盗汗,颧红潮热,手足心热,舌淡,脉弦细数。
熟地山药粥:熟地、山药各12g,丹皮、山茱萸、茯苓、白芍、当归各9g,粳米60g。将上述中药水煎去渣,取汁和粳米煮粥。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食。可滋补肝肾养血。
仙人粥:何首乌15g,粳米60g,红枣4枚,红糖适量,先将何首乌用砂锅煎取汁,去渣后加入粳米、红枣,文火煮粥,加入适量红糖,再煮1~2沸即成,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食,7日为1个疗程。可补肾益肝养血。
血亏气弱、脾肾阳虚型
表现为面色苍白,神疲体倦、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心悸面浮,少气懒言,食少纳差,易汗便溏,舌淡黄白,脉沉细。常有便血或经血不止。
当归羊肉汤:当归、黄芪、党参各10g,生姜5g,羊肉200g。先将羊肉洗净切成条块,然后将当归、黄芪、党参、生姜用布包好,和羊肉放入锅内加水烧沸,把羊肉煮熟烂,弃去中药包即可食用。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食肉喝汤。7日为1个疗程。可健脾肾补血。
黄芪党参粥:黄芪、党参各10g,熟地、白芍、白术、茯苓、五味子、远志各9g,肉桂3g,甘草2g,粳米60g。将上述中药水煎去渣,取汁和粳米煮粥。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食,7日为1个疗程。可温补气血,健脾益肾。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