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内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百病食疗方 > 内科 > 高血脂与动脉硬化 > 正文
  • 腹痛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8-23 17:22:00
  • 核心提示:病方主治
    高血脂与动脉硬化
    腹痛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为特征。腹内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胞宫等脏腑,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凡这些脏腑经脉受外邪侵袭,或虫食所伤,

    病方主治
    高血脂与动脉硬化

        腹痛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为特征。腹内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胞宫等脏腑,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凡这些脏腑经脉受外邪侵袭,或虫食所伤,或气血瘀阻,或功能虚弱,均可导致腹痛。腹痛辨证,首当辨部位。少腹、两胁疼痛,病在肝胆;小腹、脐周疼痛,病在小肠、肾、膀胱;中脘疼痛,病在脾胃。其次分虚实,实证腹痛较剧,拒按,临床有气滞、血瘀、湿热、寒湿、食滞、虫积之分;虚证腹痛绵绵,喜按,以脾胃虚寒最为常见。

        腹痛,也可由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结肠炎、阑尾炎、肠寄生虫病等疾病引起。

        腹痛病杂当首辨,

    腹裹五脏肝胆脾。

     

        一辨气滞窜攻痛,

        荞麦甘松当饭粥;

        二辨血瘀久绞痛,

        山楂桃仁粥汤茶;

        三辨湿热闷胀痛,

        扁豆橄榄蒲公英;

        四辨寒湿急暴病,

        丁香煮酒韭糖饮;

        五辨食滞腐酸痛,

        红糖姜汁白萝卜;

        六辨虫积绕脐痛,

    鳗鲡鱼汤槟榔粥。

     

        寄生虫病阑尾炎,

        肝胆胰腺结肠炎,

        都可引致腹遭殃,

    不可小视当就医。

     

        一、实痛

        (一)气滞

    气滞不通,不通则痛,证见脘腹胀痛,攻窜不定,或引及少腹,胸闷嗳气,每因情志不遂而加剧,舌红苔薄,脉弦。

     

        1.荞麦饭《简便方》

        [组成]荞麦面60克。

        [制法]将荞麦面炒黄,加水适量,煎煮成饭。

        [服法]当早餐食用,连服3~4天。

    [按语]荞麦面性味甘寒,效用消积滞,除湿热,善治腹痛作泻。《本草纲目》谓“按杨起《简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作饭,连服3~4次即愈。予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气药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转用皆效。”

     

        2.甘松粥《饮食辨录》

        [组成]甘松5克,粳米60克。

        [制法]先将甘松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备用,另用粳米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甘松药汁,稍煮1~2沸。

        [服法]稍温饮服。

    [按语]甘松性味辛甘而温,甘可缓急,辛香行散,温可祛寒,具有行气散寒,缓急止痛之功,乃理气止痛佳品,加米煮粥,兼能养胃,治老人体弱,食差腹痛,至和至美。

     

        3.梅花粥《山家清供》

        [组成]白梅花5克,粳米60克。

        [制法]先将粳米加水适量煎煮,待粥将成时,加入白梅花,再煮二三沸。

        [服法]稍温饮服。

    [按语]白梅花气味芳香,有行气解郁、导滞止痛之功,合以粳米,煎成浓粥,既能健脾开胃,又可行气解郁,主治气滞腹痛,亦可养生。

     

        (二)血瘀

    久痛入络,瘀血阻滞,证见腹痛经久不愈,疼痛如绞,痛处固定,舌质紫暗,脉涩。

    1、山楂粥《粥谱》

    [组成]山楂30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山楂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后去渣,加入粳米、红糖继续煎煮成粥。

    [服法]稍温饮服。

    [按语]《本草备要》谓“山楂健脾行气,散瘀化痰,消食磨积”,既治饮食积滞,亦治瘀血腹痛,临床常用于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或赤痢腹痛等症。

     

    2.桃仁白糖饮《餐芝轩验方》

    [组成]桃仁9克,白砂糖9克。

    [制法]先将桃仁焙干研成细粉,与白砂糖一起放人瓷杯内,沸水冲入,加盖浸泡10分钟。

    [服法]代茶频饮。

    [按语]桃仁为桃中之仁,味甘苦性平,为活血化瘀之要药,《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治“瘀血血闭,瘕瘕邪气杀小虫”,多用于瘀血经闭腹痛,肚腹肿块作痛等症。

     

    (三)湿热

    湿热积滞,气血不畅,证见腹痛腹胀,胸闷纳呆,口渴而不欲饮,或发热,或腹泻,或黄疸,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1.白扁豆汁《餐芝轩验方》

    [组成]新鲜白扁豆30荚。

    [制法]将白扁豆洗净切碎,捣烂,用纱布绞取汁。

    [服法]开水冲服,每日2~3次。

    [按语]白扁豆功能调脾暖胃,通利三焦,降浊开清,消暑除湿,专治脾胃之病,凡脾虚湿热,腹痛腹泻者用之颇佳。《普济方》取白扁豆为末醋调口服,治霍乱转筋,也取其健脾化湿之功。

     

        2.橄榄散《颜氏验方》

        [组成]生橄榄500克,枯矾、食盐各60克。

        [制法]先将生橄榄洗净去核,晒干,与枯矾、食盐和匀,共研成细粉,密贮。

        [服法]每日2~3次,每次3克,开水冲服。

    [按语]橄榄味甘酸性平,功效开胃降气,清热除烦,配以少量枯矾、食盐以清利湿热,主治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腹痛。

     

        3.蒲公英冲酒酿《颜氏验方》

        [组成]新鲜蒲公英120克,酒酿120克。

        [制法]先将蒲公英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后去渣取汁,趁热冲人酒酿。

        [服法]稍温饮服。

    [按语]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鲜品作用尤为明显,配以酒酿活血止痛,临床多用于急慢性胃炎、胆囊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等病的腹痛、胁痛。

     

        (四)寒湿

    寒湿收引,阳气不通,证见腹痛急暴,胸闷纳呆,身重倦怠,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紧。

     

        1.红糖醴《子母秘录》

        [组成]红糖10克,黄酒50毫升。

        [制法]将红糖、黄酒共入锅内,以小火煮沸,待糖全部溶化。

        [服法]趁热顿服。

    [按语]红糖性温,有暖胃散寒,驱风活血,缓肝止痛等功效,与黄酒同煮,多用于产后恶露不尽的腹痛者,对产后受凉腹痛腹泻,胃部受凉刺痛呕逆等症也有良效。

     

        2.丁香煮酒《千金翼方》

        [组成]公丁香3粒,黄酒50毫升。

        [制法]将公丁香、黄酒共入瓷杯中,加盖隔水蒸炖15分钟。

        [服法]趁热饮酒。

    [按语]丁香之花蕾称公丁香,成熟果实称母丁香,习惯认为花蕾药力较果实为胜,公丁香气味浓郁,药力充足,具有温中止痛,和胃降逆功效,主治寒湿内困胃肠引起的腹痛,最为合拍。

     

        3.韭糖饮《颜氏验方》

        [组成]新鲜连根韭菜500克,红糖30克。

        [制法]先将韭菜洗净,切碎捣烂,用纱布绞汁备用,另用红糖加水适量煮沸,兑入韭菜汁。

        [服用]趁热饮服。

    [按语]韭菜味辛性温,辛能化湿,温能散寒,佐以红糖暖胃散寒,且二味俱有活血行瘀之功,凡寒湿交结,气滞血瘀的胸腹疼痛,均可选用本方治疗。

     

        (五)食滞

    宿食停滞,气机不畅,证见脘腹胀满疼痛,恶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苔垢腻,脉滑实。

     

        1.姜楂红糖煎《食治纂秘》

        [组成]生姜10克,焦山楂30克,红糖15克。

        [制法]先将生姜切丝,山楂捣碎,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加入红糖溶化。

        [服法]稍温饮服。

    [按语]山楂善消肉积,生姜善散寒湿,红糖善化瘀滞,三者同制,专治脾胃虚寒,肉食积滞所致的腹痛。

     

        2.白萝卜汁《餐芝轩验方》

        [组成]白萝卜连叶120克,白糖30克。

        [制法]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碎捣烂,用纱布绞汁备用,另用白糖加水适量煮沸,兑入萝卜汁。

        [服法]趁热饮服。

    [按语]白萝卜药名莱菔,擅长消谷降气,其嫩叶可作生菜食之,亦能消食和中。《清导录》谓:“郑居易计部令,其家自先世多留带基萝卜,悬之檐下,有至十余年者,至夏秋有病痢者,煮水服之,即止,愈久者愈妙。”痢疾腹痛,多因食积为患,用白萝卜汁最佳。

     

        (六)虫积

    虫寄肠中,格塞不通,证见绕脐作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面黄肌瘦,睡中咬牙,舌红苔薄,脉弦。

     

        1.鳗鲡鱼汤《外台秘要》

        [组成]鳗鲡鱼1条。

        [制法]将鳗鲡鱼去肠杂,洗净切段,加水适量,煎煮熟烂。

        [服法]吃鱼喝汤,空腹淡食,连服3~5天。

    [按语]鳗鲡鱼又名白鳝,腹白无鳞,脂膏最多,大者长数尺,其状如蛇,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和药用价值均高,具有养阴补虚,杀虫祛风之功,用治小儿疳痨腹痛颇效,亦治肺结核、淋巴结核。

     

        2.槟榔粥《圣济总录》

        [组成]槟榔lO克,粳米60克。

        [制法]先将槟榔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后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继续煎煮成粥。

        [服法]稍温饮服。

    [按语]槟榔为杀虫药,实验证明其有驱条虫及姜片虫等功能,并能行气止痛,用于虫积腹痛有一举二得之妙。

     

        二、虚症

        (一)虚寒

    阳气不足,气血艰涩,证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每于饥饿或疲劳时更甚,神疲气乏,怯寒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1.椒盐火腿《本草纲目拾遗》

        [组成]火腿瘦肉250克,花椒、食盐、生姜、葱各适量。

        [制法]先将花椒、食盐略炒,趁热捣碎,生姜、葱切碎备用,另取火腿瘦肉切成薄片,上撒姜末、葱花、加水适量,隔水蒸熟,蘸花椒食盐末吃。

        [服法]佐餐食用。

    [按语]火腿味咸性温,功能补虚养胃,配以花椒、生姜辛温健胃散寒,共奏温补脾胃、散寒止痛之功,佐餐食用,对慢性胃肠炎脘腹疼痛者有效。

     

        2.荜拨头蹄《千金方》

        [组成]羊头1个,羊蹄4只,荜拨、干姜各30克,胡椒10克,葱白50克,豆豉少许,食盐适量。

        [制法]先将羊头、羊蹄去毛洗净,加水适量,炖至五成熟,加入荜拨、干姜、胡椒、葱白、豆豉、食盐,继续小火煨炖至熟烂。

        [服法]佐餐食用。

    [按语]羊性大热,善于壮阳祛寒,佐以荜拨、干姜、胡椒、葱白、豆豉等芳香调料,使羊肉味美可口,并可增加其温中散寒之功,用于慢性泄泻,腹痛绵绵不愈者颇效。

     

        3.柚子蒸鸡《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经霜的柚子1只,童子母鸡1只,黄酒、红糖适量。

        [制法]将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柚子切碎,共入锅内,加入黄酒、红糖,隔水蒸至熟烂。

        [服法]佐餐食用。

    [按语]母鸡昧甘性温,煮食能补益脾胃,益气养血,而童子母鸡补性尤宏,柚子功能健胃消食,行气止痛,二者同煮,补脾行气,治疗消化不良及胃肠胀气。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