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等为特征,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病情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或时行感冒。辨证可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三种类型。
感冒,包括上呼吸道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腺病毒、肠道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鼻塞肢重身恶寒,
宜用葱姜来发汗,
苏叶红糖入粥汤,
白菜葱根祛风寒。
面红目赤声不朗,
凉食清疏有便方,
荼豆薄荷桑叶菊,
茅姜稀饭最恰当。
感冒高热兼暑湿,
肺胃失畅不欲食,
西瓜番茄鲜青果,
味佳效胜祛暑药。
一、风寒型
风寒束表,肺卫失宣,证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1.姜糖饮《食疗简便方》
[组成]生姜10克,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生姜洗净切丝,放人瓷杯或保温杯中,沸水冲入,加盖浸泡5分钟,加入红糖溶化即成。
[服法]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如得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
[按语]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生姜“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说明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加红糖不仅为了调味,因红糖性温,能协同生姜发汗和胃。民间多用此方防治淋雨受寒,颇验。
2.葱白粥《小品方》
[组成]连须葱白7根,粳米60克。
[制法]先将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葱白,稍煮一、二沸即成。
[服法]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按语]葱白发散风寒,和胃止痛。《神农本草经》称能“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说明其发散之力颇强,入粳米煮粥,可促进出汗作用,又能调和胃气,使发汗而不伤正。
3.葱豉黄酒汤《必效方》
[组成]豆豉15克,葱白30克,黄酒适量。
[制法]先将豆豉加水煎煮10分钟,加入葱白再煮5分钟,去渣,兑入黄酒。
[服法]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务令汗出。
[按语]豆豉解表除烦,葱白发散风寒,加黄酒可促进发汗,三药合用,共奏寒、发汗之效,对感受风寒较重,病人体质较为结实者可用此方。
4.二根汤《颜氏验方》
[组成]大白菜根3个,大葱根7个,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大白菜根、大葱根洗净切片,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加入红糖溶化。
[服法]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按语]大白菜又名菘,《本草纲目》称能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加葱白、红糖温寒发汗。用此方治外感风寒之兼有肠胃症状者较宜。
5.姜糖苏叶饮《本草汇言》
[组成]生姜3克,苏叶3克,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生姜洗净,切成细丝,与苏叶、红糖一并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人,加盖浸泡10分钟即成。
[服法]趁热顿服,服后加被取汗。
[按语]苏叶发散风寒,和胃止呕,对风寒表证而兼胸闷呕吐症状用之最为适宜。本方加生姜、红糖增其祛寒和胃的作用,用治受寒所致的胸痞作恶,有药到病除之妙。
6.生姜粥《兵部手集方》
[组成]鲜生姜9克,粳米60克。
[制法]先将鲜生姜捣汁,或切成薄片,与粳米一起加水煮粥。
[服法]趁热顿服,服后加被取汗。
[按语]鲜生姜擅长发汗,又能和胃,与粳米煮粥,兼有温补脾胃之效,此方用于老年或胃气虚弱者新感风寒,标本兼顾,最为恰当。
7.羌英汤《颜氏验方》
[组成]羌活9克,蒲公英9克,大青叶9克,红枣6枚。
[制法]急火煎服,服后加被取汗。
[按语]寒温并用,擅治风寒型感冒,风热型亦能取用。
二、风热型
风热犯表,肺卫失和,证见发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昏胀痛,面色多赤,目红目胀,口干微渴欲饮,咳嗽,痰稠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咳声嘎哑,咽干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舌苔薄白或微黄欠润,脉浮数。
1.广东凉茶《药膳食谱集锦》
[组成]桑叶,菊花,薄荷各5克,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
[制法]上药一并放入茶壶内,用沸水冲人,加盖浸泡10分钟。
[服法]代茶频服。
[按语]桑叶、菊花、薄荷发散风热,竹叶退热利尿,用治风热或秋燥引致的感冒发热,有良好疗效。
2.茶豆饮《食治纂秘》
[组成]绿豆30克,茶叶9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茶叶用纱布包好,与绿豆一起,加水煎煮,待绿豆熟时,去茶叶,加入白糖溶化。
[服法]热服,可一次或分次饮。
[按语]绿豆甘寒,清热解毒,能治痧痘热毒,加茶叶利尿,白糖清热,用治时行感冒,咽痛发热,小溲不利或兼有尿痛者有效。
3.薄荷糖《简便单方》
[组成]薄荷30克,白砂糖500克。
[制法]先将薄荷研成细粉,取白砂糖置铝锅内,加水小火煎熬至较稠厚时,加入薄荷粉调匀,再以小火煎熬至用铲挑起成丝状时,将糖倒人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分割成60块。
[服法]每服一块,任意食之。咽痛者入口中含化。
[按语]薄荷辛凉,能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有发汗作用,白糖性凉,作为赋形剂。用治急慢性咽痛或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目赤皆佳。
4.薄荷粥《送余录》
[组成]薄荷15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薄荷煎取药汁候凉,取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汁及冰糖。
[服法]稍温即服,得汗最佳。
[按语]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护胃作用。用于素有胃病,新感风热者最为适宜。
5.菊花粥《老老恒言》
[组成]菊花15克,粳米60克。
[制法]先将菊花研成细粉,取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粉,稍煮一二沸即成。
[服法]稍温即服,汗出不畅者可热服。
[按语]菊花疏散风热,明目,清热平肝,加粳米制粥,可治风热感冒。对高血压或头痛、目糊之患者也可常服。
6.茅姜稀饭《颜氏验方》
[组成]白茅根30克,生姜3片,粳米60克。
[制法]先将白茅根煎取药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再加生姜,稍煮一二沸即成。
[服法]待温分次频服,如当发汗者应热服。
[按语]白茅根味甘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兼有利水作用,故能导热下行。加生姜、粳米,旨在护胃。此方用治风热外感之兼有肠胃症状者较佳。
7.白萝卜汤《颜氏验方》
[组成]白萝卜2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加水煎煮10分钟,加入白糖溶化。
[服法]稍温即服。
[按语]白萝卜下气消谷,和中去痰,治咽喉痛,生食能治消渴。本方加白糖消热利尿,用治风热咳嗽、咽痛、腹满便秘有效。《普济方》载萝卜与蜜煎,能治反胃噎膈,亦可用本方试治。
三、暑湿型
暑湿伤表,肺胃失畅,证见高热或身热不扬,汗出不解,心烦口渴,头重如裹,肢节酸困疼重,胸脘胀闷,泛呕欲吐,食欲不振,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1.香薷饮《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6克。
[制法]先将香薷、厚朴洗净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一起放人保温杯中,以沸水冲入,加盖温浸30分钟。
[服法]代茶频服。得汗后即减为日服两次。
[按语]香薷发汗祛暑,配以厚朴宽中利气,扁豆健脾化湿,三味同用,治暑月感冒、腹痛下痢,多有良效。
2.西瓜番茄汁《药膳食谱集锦》
[组成]西瓜适量,番茄适量。
[制法]先将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取汁,番茄用沸水汤2~3分钟、剥皮去子,也用纱布绞取汁,二汁等量和匀。
[服法]随量饮服。
[按语]西瓜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有“天生白虎汤”之名,番茄亦能生津,营养丰富,两味合用,为祛暑佳品。
3.青龙白虎汤《颜氏验方》
[组成]白萝卜250克,鲜青果30克。
[制法]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鲜青果洗净后,用刀在果上划数条深痕,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
[服法]代茶频饮。咽痛病人可俟药汁凉时含漱。
[按语]白萝卜理气消食,青果清热解毒,两药合用,可以解暑热交蕴之症,如咽痛、胸痞、多痰,服之更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