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以妇女阴道分泌物增多,绵绵不断为特征。带下病因,多因外湿内侵,或劳倦伤脾,或肾虚失约,以致湿从内生而下注。带下辨证,当分虚实,实证多由湿热下注,虚证则有脾虚、肾虚等类型。
带下,包括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和子宫颈癌等疾病。
带 下
阴道分泌物增多称带下。湿热下注为实证,食疗清淡化湿,如蛋清苋汁,清炒绿豆芽,芋麻膏,鸡冠花藕汁速溶饮等;虚证因脾虚失运、肾虚失约引致,食疗有姜芍丸、扁豆散、山药莲芡粥、荠菜炖黑鱼,淡菜炖韭菜、乌骨鸡、白果蛋等。
一、实证
(一)湿热下注
湿热内踞,损伤冲任,证见带下色黄,或黄绿、赤白相混,稠粘有臭味,或有阴痒,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1.蛋清苋汁《海上集验方》
[组成]新鲜马齿苋适量,鸡蛋1个。
[制法]先将马齿苋洗净捣烂,用纱布绞汁60毫升,打开鸡蛋,取蛋清与马齿苋汁和匀,冲入适量沸水即可。
[服法]趁热顿服。
[按语]马齿苋甘酸而寒,‘既作菜蔬食用,亦可药用,性能清热利湿,《本草正义》称其能“治女人赤白带下,则此症多由湿热凝滞,寒滑以利导之,而湿热可泄,又兼能人血破瘀,故亦治赤带。”《海上集验方》谓本方“治赤白带下,不问老稚孕妇悉可服,配以蛋清可增强清热利湿之力,又可调味。
2.清炒绿豆芽《本草纲目》
[组成]新鲜绿豆芽250克,食盐、味精、食油各适量。
[制法]将绿豆芽洗净,放入油锅内炒熟,加入食盐、味精调味。
厂服法]佐餐食用。
[按语]绿豆芽为菜中佳品,李时珍对此极为赞赏谓:“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唯此豆之芽,白美独异。”绿豆芽性昧甘寒,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故能主治湿热带下。
3.芋麻膏《颜氏验方》
[组成]新鲜芋麻根500克,新鲜绿豆芽2000克,赤砂糖250克,生姜60克。
[制法]先将芋麻根、绿豆芽、生姜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后取汁,再加水煎煮,共取汁3次,合并药汁,继续煎煮至较稠时,加入赤砂糖溶化后离火,待冷密贮。
[服法]每次3汤匙,开水冲服,一日2次。
[按语]荸麻根甘寒,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主治胎漏下血,赤白带下等,配以甘寒之绿豆芽,则清热解毒之力尤著,恐其寒性太甚,故反佐温性之生姜、赤砂糖以调味和胃。
4.鸡冠花藕汁速溶饮《药膳食谱集锦》
[组成]鲜鸡冠花500克,新鲜白藕适量,白砂糖500克。
[制法]先将白藕洗净,切碎捣烂,用纱布绞汁500毫升备用,另用鸡冠花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后取汁,再加水煎煮,共取汁3次,合并药汁,并加入藕汁,小火煎煮至较稠时,放人白砂糖把药汁吸净晒干压碎,装瓶。
[服法]每次10克,开水冲服,一日2次。
[按语]鸡冠花甘凉,善治赤白带下,其有赤白两种,治白带习用白鸡冠花;赤带则用赤鸡冠花。白藕甘寒,食药俱宜,生用清热凉血,熟用健脾止泻,二者同用,共奏清热凉血,利湿止带之功,适用于湿热为患的赤白带下。
二、虚证
(一)脾虚失运
脾虚失运,湿邪下陷,证见带下色黄或淡黄,连绵不断,质稀,无臭气,面白少华,四肢困倦,或两足浮肿,饮食不香,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1.姜芍丸《贞元广利方》
[组成]白芍90克,干姜15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白芍、干姜焙干,研成细粉,和匀,以蜂蜜和丸。
[服法]每次6克,空腹开水送服,一日2次。
[按语]《贞元广利方》谓本方“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带下日久,脾胃必虚,湿自内生,故方以干姜温补脾胃,祛湿止带,白芍柔肝扶脾,兼以收敛固带,对白带绵绵,清稀不臭,神疲乏力者有效。
2.扁豆散《永类钤方》
[组成]白扁豆、粳米各60克。
[制法]将白扁豆焙干研成细粉。
[服法]每服6克,用粳米煮成米汤送服,一日2次。
[按语]白扁豆甘平,功能健脾利湿,能治脾虚带下,用米汤送服,乃取其健脾补气之功。
3.山药莲草汤《验方集腋》
[组成]鲜山药60克,莲子15克,萆解60克,白砂糖适量。
[制法]先将萆薛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加入山药、莲子,继续煎煮至熟烂,加入白砂糖溶化。
[服法]稍温饮服。
[按语]《本草求真》谓:“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人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配以莲子固涩止带,萆薜通利水湿,全方汇补、涩、利于一炉,对脾虚夹湿,虚中夹实的白带颇有效应。
4.莲芡粥《妇科约旨》
[组成]莲子、芡实各30克,鲜荷叶10克,糯米120克。
[制法]将莲子、芡实洗净,荷叶洗净切碎,与糯米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成粥。
[服法]稍温饮服。
[按语]莲子、芡实,食药兼用,性味甘涩而平,功用均能补脾固精,主治虚寒带下,遗精等。辅以糯米补益脾气,荷叶升提中气,则全方健脾止带之力尤宏。适用于脾虚下陷、湿浊下注的带下病。
5.薏苡仁芡实粥《颜氏验方》
[组成]薏苡仁、芡实各60克,粳米60克。
[制法]将薏苡仁、芡实、粳米共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煮成粥。
[服法]稍温饮服。
[按语]《本草经疏》谓“薏苡仁,性燥能除湿,味甘能人脾补脾,兼淡能渗泄”,配以芡实补脾固涩,二者同用,渗涩相兼,相反相成,对脾虚有湿的白带有效。
6.艾煮鸡蛋《袖珍方》
[组成]艾叶15克,黄酒50毫升,鸡蛋2个。
[制法]先将鸡蛋加水适量,煎煮蛋熟,去壳,与艾叶、黄酒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
[服法]稍温,吃蛋喝汤。
[按语]艾叶苦辛温,功能温经暖宫,攻逐寒湿,对脾胃虚弱,寒湿下注的白带有一定疗效,配以鸡蛋益气养阴,以增加扶正祛邪之力,并可调味。
(二)肾虚失约
肾阳不足,带脉失约,证见带下色白清冷,量多,质清稀,终日淋漓,大便溏薄,小便频频清长,夜间尤甚,腰酸如折,小腹有冷感,舌淡苔白,脉沉迟。
1.荠菜炖墨鱼《食治纂秘》
[组成]新鲜荠菜60克,墨鱼120克,食盐、麻油各适量。
[制法]将荠菜、墨鱼洗净,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熟,加入食盐、麻油调味。
[服法]佐餐食用。
[按语]墨鱼咸平,《随息居饮食谱》称其能“疗口咸,滋肝肾,补血脉,理奇经,愈崩淋,利胎产,调经带,疗瘾瘕,最益妇人。”配以荠菜,使其味道越发鲜美,并能清热利水止血,全方共奏补益肝肾、利湿止带之功。
2.淡菜炖韭菜《山居备要》
[组成]淡菜60克,韭菜60克,黄酒、食盐、麻油各适量。
[制法]先将淡菜放冷水内泡发,再用黄酒洗过,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八成熟,加入韭菜,继续煎煮至熟,加入食盐、麻油调味。
[服法]佐餐食用。
[按语]淡菜咸温,功能益精壮阳,补益肝肾。《随息居饮食谱》称其能“补肾,益血填精,治遗、带、崩、淋,阳痿阴冷,消渴,瘿瘤”,配以韭菜温中益阳,则温肾阳,止带下之功效尤宏。
3.韭予丸《千金方》
[组成]韭菜子、食醋、蜂蜜、黄酒各适量。
[制法]先将韭菜子、食醋共入锅内,煎煮60分钟左右后,取出韭菜子,焙干,研成细粉,蜂蜜和丸如梧子大。
[服法]每次30丸,黄酒送服,一日2次。
[按语]韭菜子辛温,功能补阳。《本草纲目》称其能“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带。"配以食醋,酸性收敛,增其止带之力。本方除用于肾虚白带外,尚可用于阳痿、遗精属肾阳不足者。
4.乌骨鸡《本草纲目》
[组成]乌骨鸡1只,白果、莲肉、薏苡仁各15克,胡椒5克,酱油、麻油各适量。
[制法]先将乌骨鸡宰杀去毛及肠杂,洗净,把白果、莲肉、薏苡仁、胡椒装入鸡腹内,用线缝口,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熟烂。
[服法]取鸡肉蘸酱油、麻油吃,佐餐食用。
[按语]《本草纲目》谓本方“治赤白带下及遗精白浊,下元虚惫者”。方中乌骨鸡补血养阴,胡椒辛热温阳,白果、莲肉补益脾肾,固涩止带,薏苡仁健脾利水,全方阴阳平补,通涩兼顾,对赤白带下,遗精白浊,病久不愈,虚实交杂者,最为适宜。
5.白果蛋《摘玄方》
[组成]生白果仁4粒,鸡蛋2个。
[制法]先将白果仁研成细粉,另取鸡蛋开一小孑L,把白果仁粉装入鸡蛋内,外以纸封口,加水适量,煎煮蛋熟。
[服法]每次吃蛋1个,一日2次。
[按语]白果仁即银杏的果仁,昧甘涩,功能补益肝肾,善长固涩,凡哮喘、白带、白浊、遗精等属肺肾虚惫者均可用之。唯本品有小毒,不宜多食,故《随息居饮食谱》谓“中银杏毒者,昏晕如醉,白果壳煎汤解之,食或太多,甚至不救,慎生者不可不知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