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美容塑身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容塑身 > 针炙美容 > 正文
  • 针炙美容常用腧穴(9)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08 21:02:24
  • 核心提示:足厥阴肝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毫毛部,沿足跗过内踝前1寸,上行至内踝上8寸交出足太阴经后面,上行膝内侧,沿股内侧入阴毛中,环绕阴器,上抵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过膈,散布胁助,沿喉咙后面,上人鼻咽部,连目系。出额部
    足厥阴肝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毫毛部,沿足跗过内踝前1寸,上行至内踝上8寸交出足太阴经后面,上行膝内侧,沿股内侧入阴毛中,环绕阴器,上抵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过膈,散布胁助,沿喉咙后面,上人鼻咽部,连目系。出额部,与督脉会于巅顶。其“目系”的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其肝部支脉从肝别出穿过横膈,注于胸中,与手太阴经相接。
        (二)本经美容特点
        肝血充盈,则面部红润,双目有神,爪申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肝血不足,则面目青黑,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目混不清,目斜上视,从而影响美容。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肝郁气滞,气郁日久化热,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血瘀于面部,则面部出现黄褐斑。
        (三)本经常用美容穴位
        1.行间
        [定位]在足背侧,第 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用]清肝泻火。
        [主治]目赤肿痛、口苦、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前阴瘙痒疼痛、面黑、头晕。
        [刺灸法]直刺 0.5~0.8寸。可灸。
        2.太冲
        [定位]在足背侧,第1、2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中。
        [功用]清肝明目。主治理整顿各种眼疾、面部黄褐斑面瘫,唇肿头痛、眩晕、慢性湿疹、前阴瘙痒疼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蠡沟
        [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功用]清热除湿。
        [主治]阴部瘙痒疼痛、湿疹、丹毒、臁疮。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4.期门
       [定位]在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用]疏肝理气。
        [主治]面部黄褐斑、消瘦、湿疹、胸胁胀满、呃逆。
        [刺灸法]斜刺 0.5~0.8寸。可灸。
    督脉
        (一)经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后沿脊柱内行至项后风府,入脑内,上至巅顶,沿额下行鼻柱,终于上唇内龈交穴。
        (二)本经美容特点
        督脉行脊柱内至脑,上到巅顶,下循至鼻柱,督脉总督诸阳经,故临床上热证、鼻部疾患及毛发病变多以督脉经穴为主治疗。
        (三)本经美容穴位
        1.长强
        [定位]在尾骨端下,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功用]活血通腑。
        [主治]痔疮、便秘、阴部湿疹、便血。
        [刺灸法]直刺0.5~l寸,或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等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2. 腰俞
        [定位]在骶部,后正中线上,正对骶管裂孔。
        [功用]活血清热。
        [主治]腰背痛、月经不调、内分泌紊乱、痔疾。
        [刺交法]向上斜刺 0.5~l寸。可灸。
        3.命门
        [定位]  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 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益肾壮阳。
        [主治]形寒肢冷、面色无华、毛发枯槁、硬皮病、身肿、荨麻疹、月经不调、阴部湿疹。
        [刺灸法]直刺 0.5~l寸。可灸。
        4.筋缩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 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缓急止痛。
        [主治]黄疸、带状疱疹、胸背痛。
        [刺灸法]斜刺,向上斜刺 0.5~1寸。可灸。
        5. 至阳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清热利膈。
        [主治]银屑病、疗疮、黄疸、胸背痛。
        [刺灸法]斜刺,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6. 神道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清热通络。
        [主治]银屑病、痤疮、酒渣鼻、面部黄褐斑、心痛。
        [刺灸法]斜刺,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7. 身柱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祛风解毒。
        [主治]疗疮痈疽、黄褐斑、银屑病、痫证、咳喘。
        [刺灸法]斜刺,向上斜刺0.5~l寸。可灸。
        8.大椎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用]清热通阳。
        [主治]痤疮、面部黄褐斑、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疗疮、发热性疾病。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1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灸。
        9.风府
        [定位]在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 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功用]祛风清热。
        [主治]脱发、风疹、失音、瘙痒症、头痛眩晕、中风不语、癫狂。
        [刺灸法] 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不灸。
        10.百会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用]安神升阳。
        [主治]脱发、头发早白、脱眉、头痛、心神不宁、脏器下垂、耳鸣。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1.上星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功用]疏风通窍。
        [主治]脱发、酒渣鼻、面部肿痛、头发早白、头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2. 素髎
        [定位]在面部,鼻尖的正中央。
        [功用]泄热通络。
        [主治]酒渣鼻、昏厥、鼻塞。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13.人中
        [定位]又名水沟。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功用]清热通窍。
        [主治]昏迷、牙关紧闭、面瘫、面肿、口疮、口臭、唇皲。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