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美容塑身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容塑身 > 中医美容文史 > 正文
  • 中医美容学的拓展(宋金元明清时期):中医美容学的拓展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3-30 15:06:00
  • 核心提示:  (一)两宋时期  宋代,由于胶泥活字的发明、印刷术的革新和造纸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文献整理和新书著述的困难局面,使医学著述大大增多。另一方面,官方设立了“校正医书局”,系统地校印了一批宋以前的医书,宋

      (一)两宋时期

      宋代,由于胶泥活字的发明、印刷术的革新和造纸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文献整理和新书著述的困难局面,使医学著述大大增多。另一方面,官方设立了“校正医书局”,系统地校印了一批宋以前的医书,宋朝还几次组织一批医官和医家编撰大型方书,促进了医学知识的推广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从北宋起,国内外贸易发达,中外医药交流日益频繁,大大丰富了药物学的内容。外国药品尤其是香料的输入大大增加,如龙脑、乳香、丁香、沉香、檀香、腽肭脐、安息香、麝香、木香、紫草、硼砂、高丽参、硫黄等,这些都是美容配方中的常用药。这些药品的输入,客观上促进了美容用品的研究,故宋代的美容药物及方剂在数量上较唐代更为丰富。此期的代表医书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  

      1.《太平圣惠方》

      宋太宗赵光义曾搜集效验颇著的名方千余首,及至即位后,诏翰林医官广罗单、验、秘方,并献自己所藏秘方,共万余首,命陈昭遇、王怀隐等于978年至992年编成《太平圣惠方》。全书100卷,1670门,方16834首。

      该书中载有大量美容方。第四十卷以美容方为主,集中了“治面上生疮诸方”、“治面鼾黯诸方”、“治面皮干施诸方”、“治酒敲诸方”、“治粉刺诸方”、“治黑痣诸方”、“治疣目诸方”、“治狐臭诸方”、“灭瘢痕诸方”、“令面光泽洁白诸方”、“面脂诸方”、“澡豆诸方”、“治身体臭令香诸方”等,总共列方187首。第四十一卷为须发专方,有“治发白令黑诸方”、“治眉发须不生诸方”、“生发令长诸方”、“令发润泽诸方”、“治头风白屑诸方”、“治发黄令黑诸方”、“治须发秃落诸方”、“令生眉毛诸方”、“染髭发及换白变黑诸方”、“揩齿令髭发黑诸方”、“拔白令黑良日法”等共列美须发方120首。此外,在其他卷中,还有治赢瘦、白癜风、针眼、目不明、牙齿黄黑、牙齿脱落、揩齿令白净、口臭、唇疮、热疮、(各种)癣、漆疮、手足皲裂等损美疾患诸方440余首,以及各种补益驻颜方240余首。全书总共有美容方剂980余首。这些方中包括有食膳方。该书不仅载方丰富,还在每一门篇首写有病因病机概述,较之唐代以前的方书无疑是一大进步。

      2.《圣济总录》

      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7年)敕庭臣修纂《圣济总录》200卷。该书计60余门,载方20000多首,集治疗学之大成。书中亦载有大量美容方。仅面体、髭发两门,就有处方100首。该书对一些损美性疾病病因病机的论述比《太平圣惠方》更细致深入,并且处处强调美容内调、内治的重要性。如治面鼾黯时日:“散之固有常剂,若乃涂泽蠲除,朝夕从事者,又安可已耶?”论治须发黄白时,提出:“复其绀黑,虽有傅染之法,曾不如益血补气,为常服剂,盖血气调适,则滋泽外彰,其视傅染之功远矣。”这些论述,体现了中医美容整体观。如此明确地强调内治在美容中的重要性,该书为第一家。

      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1098年,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全书计32卷,共收载药1558种。1108年,修订改名为《大观本草》,国家刊行。宋代的《政和本草》及南宋的《重修政和本草》均据此书重修刊行。  

      该书载有美容药物322味,较之《神农本草经》和《神农本草经集注》大有增加。如“海红豆……主人黑皮、鼾黯、花癣、头面游风,宜入面药及澡豆”;“椰子皮……涂头益发令黑”;“甘露藤……令人肥健好颜色”等等。在《本草纲目》问世前,该书一直是本草学的范本,亦是中医美容学重要的本草书籍。

      除上述方书和本草书外,宋代还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开宝本草》以及个人著述的一些医书如苏轼、沈括的《苏沈良方》;洪遵的《洪氏集验方》;吴彦夔的《传信适用方》;严用和的《济生方》;许叔微的《类证普济本事方》;张锐的《鸡峰普济方》;王谬的《是斋百一选方》;魏岘的《魏氏家藏方》;张杲的《医说》等等,都载有美容方或法。

      宋代的养生学也有所发展,尤其是老年养生开始成为养生重点。陈直撰写的《养老奉亲书》,对老人的保养、饮食调治、用药宜忌等均有论述。元代的泰宁总管邹铉的高祖、叔祖等人,用此书之法养生,“皆年过九十”。邹铉本人依之调理亦寿至稀年,于是他在1307年将《养老奉亲书》加以整理,续增第二至四卷,更名为《寿亲养老新书》。

      (二)金元时期

      金元时期,由于理学流派的影响,促进了学术界理论研究的风气,对医学理论的研究也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医学界百家争鸣,产生了不同的医学流派。各流派的学术争鸣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刘完素的六气化火说,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说,李杲的脾胃论学说,张从正的祛邪三法,朱丹溪的相火论和阳有余阴不足论,均对中医美容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丰富了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几大名家创制的一些方如防风通圣散、黄连解毒汤、补中益气汤等,至今仍被用于治疗某些损美性疾病。

      元朝《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著者忽思慧是一位蒙古族医学家,通蒙汉两种医学。曾为宫廷的饮膳太医,积累了丰富的烹饪技术、营养卫生及饮食保健等方面的经验。他选择朝野食疗之精粹及民族食疗之方法,著成该书。书中选录有累朝所进山珍海味所制的羹、粉、汤、面、粥、饼等,多为延年益寿之品。本书的“妊娠食忌”篇还介绍有胎教之法,提到妊娠时不能食雀肉、豆酱,否则“令子面生鼾黠”。该书极大地丰富了食膳美容的内容。

      元代许国桢撰写的《御药院方》,是一部古代宫廷方书,书中集录了宋、金、元三代的宫廷秘方千余首,多数方剂它书不载,其中有180余首美容方,且多为保健美容方,如洗面的“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润手的“淖手药”,驻颜的“益寿地仙丸”,乌须发的“乌云膏”,防皱润面润唇的“玉容膏”以及其他令人肥壮或轻身、洁齿牢牙、明目、去黑肝等方药。引人注目的是书中有一个三联方,即按顺序先后用三种方药涂于面部,以达“去皴皱,悦皮肤”之目的。其方法是先用“楮实散”洗擦面部,再以“桃仁膏”涂摩患处,然后再用“玉屑膏”涂贴面部。此三联法和现代美容面部护理的程序基本一致,元代甚或上及宋朝的面部护理水平之高,于此可见一斑。

      (三)明清时期

      明代,医学各科在宋金元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医学家及其著作,促进了中医美容学的发展。

      著名的医学家和著作首推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李时珍参考852种典籍,走遍大江南北,寻访各地名医,搜求各种民间验方并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药物标本,历时27年,于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医学巨著。该书对中外医药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中药宝库”。书中载药1892种。该书“主治第四卷”中的诸风、眼目、面、鼻、唇、口舌、音声、牙齿、须发、狐臭、疬疡癜风、诸疮等篇中,集中介绍了数百味美容药物。如面一篇中,列载的治齄疱鼾黯的药物就达164种。每一味药后简介该药对于面部疾患的功效及主要使用方法,如“栝蒌实,去手面皱,悦泽人面。同杏仁、猪胰研涂,令人面白”;“李花、梨花、木瓜花、杏花、樱桃花,并入面脂,去黑鼾皱皮,好颜色”。至于每一味药的更详细的介绍,则分见于水、火、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部。在这几部中,每一味药都首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次为集解、释疑、正误,再次为气味、主治、附方,内容极其丰富,为中医美容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方剂书当推周定王朱楠编定的《普济方》。该书集明以前方书之大全,刊于1406年,载方60000多首。该书第44-86卷为身形篇,卷227一-271为诸疾篇,辑录有大量美容方。如身形篇的面门,列有面鼾黠、面肝施、面粉敲、面体疣目、靥痣、面疮、澡豆、泽面、面膏、灭瘢痕等方面的治疗或保健美容方,且附有病因病机的论述。在靥痣的列方中,有一首治头面靥子的方,名为美容膏,这是“美容”一词首次作为专有名词在医书中出现。

      明代外科方面的专书比既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丰富多彩,而且有一个突出的变化是从痈疽疮疡向皮肤病方面发展。代表性的医书有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本书记载了许多损美性皮肤病的诊治方法,如黧黑斑、粉刺、酒齄鼻、雀斑、油风、白屑风、漆疮、痤痱疮、顽癣、鹅掌风、黑子、狐气、唇风、臭田螺等。每个病证都首论病理,次述症状,再论治法、药物组成及制作方法。该书对中医皮肤美容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美容外科在明代亦有进展。如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一书的“疡医”中,转录了当代医家矫正先天性缺唇及耳部畸形的治疗经验,云:“若唇若耳,先用药涂之,却以剪刀去其外皮,即以丝线缝合,缺耳作两截缝合,缺唇作三截缝合……至八日剪去线。”其技巧方法记载详细,从中可略窥明代美容外科的进展。同时,局部麻药的出现,对开展浅表手术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明代的眼科亦有相当高的成就。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七窍门上》为眼科专论,首论眼的解剖生理,并列述眼部病症170余种,大大超出了自唐以来流行的72种眼病的范围。傅仁宇的《审视瑶函》,既引用前人的成就又有作者自身的经验,共归纳有l08种眼病,对每种眼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都有论述,其中包括一些损美性眼病如针眼、睥虚如球、睥轮振跳等。  针灸著作当推杨继州的《针灸大成》。该书汇集历代针灸医家的心得,并结合杨氏自己的心得而成,有理论,有临床,内容非常丰富。该书卷八的诸风门、头面门、耳目门、鼻口门中列有部分有损美容的症状的取穴法,如“足无膏泽:上廉”,“毛发焦脱:下廉”,“眼睑膶动:头维、攒竹”等。该书还介绍有各种灸法,有保健性的,也有治疗性的,如“蒸脐治病法”,以五灵脂等8味药为细末,置脐上以艾灸之,每岁一壮,可“诸邪不侵,百病不入,长生耐老,脾胃强壮。”杨氏亦是一位精于内丹术者。他认为人们为求延年益寿,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但都不可能达到目的,因为他们都不理解调理任督的重要性,提出要“明任督以保其身”,说:“督任原是通真路,丹经设作许多言,予今指出玄机理,但愿人人寿万年。”总之,《针灸大成》是我国针灸学方面的一本重要医书,对于针灸美容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胡文焕校刊的《寿养丛书》,收集了很多养生医书。其中辑有《香奁润色》一卷,可称美容专辑,这是专为妇人美饰而作的一本方书,书中辑录有大量美容方,美发、白面、玉容、驻颜、白牙、润唇、美手、香身等各种保健妆饰品数量众多,反映出明代对美容的需求及医学家对美容的重视。

      清朝各项学术考证风盛行,医学文献也得到了考订与整理,客观上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此外,尽管清王朝对外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但来自海外的新思想、新潮流仍不断冲击着医学界,使中医药学仍然有所发展。

      由吴谦等编著、刊行于1742年的《医宗金鉴》,是一部临床各科的综合性医书,内容系统扼要,200多年来一直是医者必备的重要参考文献。该书第67~76卷为“外科心法要诀”,记载了不少损美性病证如黧黑鼾黯、雀斑、黑痣、面游风、油风、肺风粉刺、酒齄鼻、针眼、唇风、牙宣、鹅掌风等,对这些病证均论述了诊断、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对中医美容的理论研究及临床都具很大的参考作用。本书简明易懂,历来是一部医学入门书,对中医美容的普及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书中所辑的玉容散、颠倒散、水晶膏、枇杞清肺饮等,为众多中医美容工作者所沿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清朝的外科亦有一定的成就,当时较有影响的外科专著如《外科大成》、《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医大全》等,均对损美性病证有所论述。

      整形外科在清朝有所进展。如顾世澄把前人关于修补缺唇的手术加以改进并记于《疡医大全》中,其所记录的方法较前代文献为详。

      清朝涌现不少著名医学家,他们的著述从各方面丰富了中医美容学的内容。如张璐的《张氏医通》、《千金衍义方》,徐大椿的《兰台轨范》,沈金鳌的《沈氏尊生书》,喻昌的《医门法律》,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等。

      清朝的保健美容主要在宫廷中得到较大发展。清朝宫廷对美容术、美容方药的运用极为讲究,乾隆皇帝甚至亲自过问美容品之事,晚清的慈禧太后更为重视美容。在遗留至今的清朝宫廷医案中,有很多慈禧和光绪的保健美容医方,从内服的延年益寿驻颜方到外用的美肤美发方,俯拾皆是。慈禧年过70,面部和身体的肌肤仍保持白嫩,双手细腻滑润,皱纹仅略显,头发油亮有弹性,这不能不归功于御医们对她施行的中医美容术。

      综上所述,宋金元明清时期中医美容具如下特点:①已开始进行理论上的深入探讨,更突出整体观和辨证论治;②美容药方更丰富,数量更多且品种繁杂,各种美容手段、技术更全面,水平更高;③治疗美容发展较快,美容皮科、美容外科均有较大进展;④保健美容又逐渐由民间走向宫廷、王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