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之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三国时期的生活美容技艺及妆饰品进一步兴盛。如从波斯国进口的螺子黛,画出的眉为蓝绿色。《妆台记》载:“始皇宫中……皆红妆翠眉,汉宫尚之”,“汉日给宫人螺黛,作翠眉”,丰富了眉毛色彩。对眉型也更讲究,如当时有“连头眉”、“远山眉”、“愁眉”、“八字眉”的记载。发型的变化更丰富,同时配有发饰,如“神仙髻”、“迎春髻”、“垂云髻”、“飞仙髻”、“九环髻”、“百合分髻髻”、“同心髻”、“反绾髻”、“百花髻”,髻上再插上“凤头钗”、“孔雀搔头”、“云头篦”等发饰。对毛发的美化还发展到染发,如《汉书·王莽传》有王莽“染其发鬓”的记载。
除对毛发的美化之外,对面容的美化更为普遍。皇宫中,连男性也施粉脂,民间亦普遍施用,以致经营化妆品的商人大发其财,《汉书》日:“翁伯贩脂,富倾县邑。”洛阳烧沟西l4号汉墓中,出土了用于化妆的白色粉块3千克,为米粉制成的鹅蛋形的粉饼,中间厚、边缘薄,证实汉代旋脂粉确实是寻常之事。
从战国时起,就有身佩或口含香花兰草的习惯,以使身体散发芳香。据统计,楚人常用来装饰自己的植物有兰、蕙、荃、芷、江离、杜衡、芙蓉、椒、桂等,其中不少是中药。到秦汉三国时期,这种习惯更为普遍。汉时,“尚书郎含鸡舌香奏事”,妇女一般都佩带香囊,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装着香料的香囊。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