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美容师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记载,早在殷纣时期,就有人开始使用锡粉化妆,并用燕地红兰花叶捣汁凝胭脂。
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上就载有美容作用的中药25种,如柏子仁,久服令人悦泽色美。其中人参、黄芪、杜仲、黑芝麻等可美容的中药被称为“上品”。汉朝时的《华佗神医秘传》也载有美容复方10首,可治面上黑色、粉刺、斑痕。这些可谓是中药美容的始祖。
三国时,东吴孙权之子宏爱的邓夫人,不慎被刀误伤面颊,伤口较大,经医生用白獭脊髓与琥珀、朱砂等中药调配敷治,不但使邓夫人面部未留下疤痕,而且比往日更显得白里透红,娇艳动人。
唐朝唐玄宗的女儿永乐公主面容干瘪,肌肤不丰,后因“安史之乱”避居陕西大荔县的沙苑一带,常用当地所产的蒺藜泡茶喝,两三年后她竞出落得健美艳丽、风姿绰约、楚楚动人。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到老仍身体健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据他自述,主要得益于数十年坚持每日服食煮熟的芡实(又名鸡头米),经细嚼慢咽促进了面部肌肉的运动,改善了血液循环,增强了肌肤细胞的代谢活动,从而使衰老姗姗来迟。
明末农民起义军内,有位外号叫“老神仙”的医生,擅用一种草药,能使刀伤不留疤痕,且屡见奇效。经后人分析断定,这味草药就是十分少见的中药材——积雪草。
清朝慈禧太后对中药美容更情有独钟,她每隔10天服用一银匙珍珠粉,并且从不间断,直到六七十岁时,她的皮肤依然柔软光润。
中药美容渐成时尚
随着现代人对养颜美容的日益重视,标本兼治的中药美容效果令人刮目相看。中药美容的程序及手法,与西式经典美容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其独到的药香则是发散于由40~60种中草药研磨精制而成的中药面膜,从而达到“由表及里”的深层美容效果。中草药“换肤”治黄褐斑,几乎是这些美容屋打出的一张王牌。美容业主的解释是,黄褐斑的形成,多发于妇女产后肝气不畅,气血两虚。若将补肝益肾、滋阴养颜的各种中草药研制成粉,调成药膜,热敷于颜面,其药理成分即通过一些关键性的穴位,由经脉直达脏腑,从而达到内在与外在养颜的双重功效。她们认为,西式美容仅仅是一种机械美容,至多有一些滋润成分,主要以“治表”为主。而黄褐斑这种因内分泌问题引起的色素沉积,光靠“治表”显然不行,还需“治本”,这就需要通过中药美容来实现了。例如,用产自新疆的“生眉仙草”提取液染眉,可让眉形稀疏者收到眉毛自然长浓的意外惊喜,这一点,显比“画框涂染”的纹眉技巧更能打动追求天然美的女士的心。事实证明,这种用草药“催生”出来的眉毛,长得自然、真纯,与人的原始面形极其和谐,避免了“千篇一律僵眉毛”的不成熟创作。
值得指出的是,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美颜效果,有些中药美容业主不惜在面膜中掺人少量砒霜。砒霜的剥蚀作用非常强,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死皮全部剥去,使面色红嫩紧凑。这也是古罗马时期危险的养颜秘方,当时很多美女就用砒霜美容。而现在,有些美容屋虽然用量极微,但长期使用恐怕不太妙。
而且,绝大部分中药美容业主用于涂制面膜的黄褐色浆体,一般都未通过脱色、防腐处理,而是用土办法,随时配制。如果一次性配量较大,顾客就很难用到鲜洁的材料,药膜的清洁度就更成问题。所以说,中草药美容若要进一步健康发展,依靠一定规模的提炼手段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一些雄厚的美容屋,已与大学药理系的实验室协作,共同完成原始面膜的抽提工作。经过结晶与脱色生产出的真正高品质的中药面膜,可以装在无菌小瓶里备用,届时以蒸馏水调配。
中药美容走向世界
中药美容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瑰宝,
现已引起国外专家的重视。目前,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都在大力研究中药美容,有些已进入生产和使用阶段。如日本就已筛选出30多种确有美容疗效的中药,如当归、丹皮、川芎、芦荟、白芍、阿胶、黄连、红花、甘草、丹参等。日本专家认为中药美容具有八大功效:①消炎抗菌;②增加皮肤弹性;③保护皮肤粘膜,预防粉刺;④预防雀斑、皱纹、开裂;⑤洁净皮肤抗脂漏、防化脓性皮肤病的发生;⑥润泽皮肤,预防老化;⑦敛汗、除臭;⑧减少头皮屑、美化毛发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