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刮痧能防病、美容和养生?其主要是通过疏通经络、排除毒素实现的。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就像交通线一样分布全身,将人体内外所有组织联系成一个整体。而中医经典著作《灵枢经》上有载,“经络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本期,我们将通过不同的刮痧方法,为你揭开经络刮痧的养生秘密。
刮痧刺激“十二皮部”
“刮痧是我国民间早就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它是指操作者使用刮痧工具在人体皮肤表面反复刮拭,导致局部皮下充血、出血,从而使秽浊之气由体内排出,把阴经滞络的病源呈出体表,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尹平告诉我们,中医认为,通过刮痧直接触碰、刺激十二经脉在皮肤部的反应区“十二皮部”,就能间接刺激在内对应酶十二条经脉,使其保持通畅,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劭防病、美容和养生的效果。而从西医学的角度上来说,刮痧可以活跃汗腺,通过汗腺将人体内的毒、废物排出体外。刮痧可以改善微循环,活化细胞,通过体内一系列生化过程分解毒废物。
如何运用刮痧来美容?
对于时下非常流行的“刮痧美容”疗法,尹平医师解释说,当经络这个人体血气运输的“交通网”部分堵塞之后,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出现相应的紊乱。而具体表现在体表时,女性的皮肤就可见因失去养分、毒素堆积变得干燥、失去弹性,面色也会晦暗无光泽,久了以后还会长出各种斑疹。而通过刮痧刺激皮部,间接疏通相应的经脉,就能使气血得以充养,滋润人体各部,同时,使得代谢产物顺利排出体外。“这种身体的变化就是从内而外产生的,皮肤也会因此变得细腻、润滑、有光泽。”
此外,尹平医师还表示,要通过刮痧的方法来达到美容的效果,其实并不难。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要先唤醒淋巴系统,即从听宫穴(耳朵与脸颊连接处的中间,张口时呈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下向前至脸颊中下处按摩5次;从腮腺节点(脸颊轮廓侧面中间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上向后至听会穴(耳垂下方),按摩5次;锁骨处由内向外,按摩5次,然后换边重复。
第二步,“刮痧”是从提拉额头开始,即从额头中心至太阳穴,2-3次;从迎香穴(鼻翼外缘,鼻唇沟中)至下关穴(耳朵前方,颧弓下缘的凹陷处),2—3次;从下嘴唇下缘至听宫穴,2-3次;从下巴至听会穴,2-3次;从耳垂下方顺着脖子外侧至锁骨, 2-3次,然后换边 ,重复如上4个步骤。
最后,尹平医师还特别提醒大家,“刮痧”美容离不开穴位,手法总的方向一般都是由上至下、由内向外。找准“穴位”,然后以画小螺的方式轻轻刮动(画小螺旋不限顺时或逆时方向),就可轻松看到效果。此外,此方法只需半个月1次,而在平时擦乳霜时也按第二步的方法按压,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提拉效果。
“痧”多由六淫、疫疠引发
很多老百姓都会刮痧,可绝大多数人却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痧”?对此,尹平医师介绍说,所谓“痧”最早所指的是“痧症”。古代中医所说的“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是指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或疫疠之秽浊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症,如眩晕胸闷、身体肿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因古人认为痧症是由‘粪土沙秽’之气导致的,故‘痧’字是由‘沙’演化而来的。某些地区如江浙一带也常将麻疹称为‘痧’或‘痧子’。麻疹,其实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小儿;而现代中医学所说的‘痧’,则是指人体皮肤经刮拭后,在某些部位出现的皮下充血和出血改变,如红色粟粒状、丘疹样、片状潮红高起、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血包或血管浮起成串等。”
三伏天刮痧,效果最佳
小暑之后,三伏天就开始了。从小暑到大暑之间,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为湿热的一段日子。从字面上看,“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更深一层讲,“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这段时间,暑邪会逐渐深伏于体内,很容易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
既然古人认为,“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风、湿、火三气侵袭肌肤,使阳气不得宣通、透泄所致,又是经络、气血中的“瘀秽”,会阻碍气血的运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引发组织器官的病变,那么,自然就有了“百病皆可发痧”之说。用一块刮痧板或是徒手刺激身体的各个穴道和各条经络,以此祛除痧毒,这就是“刮痧”。
尹平医师表示,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用刮痧这个方法来治疗疾病,不过,三伏天刮痧效果更好。这是因为三伏天人体的皮肤毛孔开泄,刮痧更容易把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同时可以让体内气血畅通,恢复自然的代谢活力。“三伏天是阳气最盛的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此时刮痧,更容易帮助身体解除暑热,缓解中暑的症状,排出身体毒素,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刮痧可畅气血、通经络
据尹平医师介绍,临床上,中医师在刮痧的过程中往往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对不同确定谢拭位置。同时根据病人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情况采 取补、泻手法刮拭。比如,补法刮痧的刮拭压力小速度慢,激发身体正气。临床上多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体型瘦弱的虚证患者;而泻法刮痧的刮拭力度则较大、速度也快,能疏泄病邪,使得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临床多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或身体壮实的实症患者;平补平泻法则介于两者之间,易于患者接受,常用于正常人的保健或虚实兼证的治疗。例如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宜用由下而上补刮或平补平泻的手法。
尹平医师还表示,根据痧象一般也可以帮助判断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若刮痧出痧散、颜色浅淡,说明你的身体尚可;若出痧较多,而且点大成块、有紫色血包等则提示你的身体比较糟糕,要引起高度重视了。
“虚弱证候”患者不能轻易刮痧
就在不久前,成都一男子周某觉得烦躁难耐,头晕且胀,似乎有一些中暑的症状。于是,他决定去家附近的按摩店刮。按摩店老板得知周某没吃早饭,就赶忙提醒他。但周某觉得自己身体不错,仍坚持要先刮痧。于是,老板给了他一个苹果让他先吃下。但开始刮痧不久,周某就一直喘气。老板停下来,发现他的脸色都变了,呼吸也没了,老板赶忙掐他人中,并打了急救电话,但周某已经身亡。经鉴定,周某死因是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脏压塞死亡。法医分析说,主动脉夹层是自身严重性疾病。但“刮痧”可促进血液循环,呼吸增快,心肺功能负担加重,因此对周某的死因存在诱发因果关系。
对此,相关专家特别提醒说,不论是任何疾病,都一定要在出现了肌肤“痧证”的情况下,才能刮痧。而“虚弱证候”患者,则不能轻易刮痧,因为刮完痧后,势必会加重这类人群的虚弱状况。“虚弱症候也会表现出‘痧证’,比如昏胀、困倦等,但是更多地会表现出怕冷、虚汗、短气乏力、手足冰凉、脉象虚弱等阴阳气血亏虚的证候现象来,这时就不能轻易刮痧。”医生建议,“刮痧过后要注意防止受凉,可以适当喝一些温开水,半小时内不宜洗澡。”
哪些人群不宜刮痧?
对于上述周某的案例,尹平医师也特别提醒说,刮痧的确可以通过活血祛瘀、舒经活络、调整阴阳,可以起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刮痧,以下几种^就并不适合刮痧。
1.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不宜刮痧,因为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2.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自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者不宜刮痧,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皮下易出血,且不易被吸收。
3.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租不明原因包块者不宜刮痧,否则易引起创口感染。
4.急性扭伤、创伤,或骨折的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的出血。
5.过饥过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易引起虚脱。
6.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易康复。
7.精神病患者禁刮痧,否则易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8.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禁刮痧,因为刮痧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9.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