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黄疣在中医属寻常疣之一种,现代医学又称为睑黄色瘤,是黄瘤的普通型,为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之一,常对称发生在胞睑的两侧,长期存在,虽无自觉症状,但可影响美容。
(一)病因病机
生在皮肤浅表的小赘生物,中医称为疣。睑黄疣多由痰湿凝结,郁于胞睑而成。亦有肝郁脾虚,筋气不利,气血凝滞,痰湿凝结于胞睑所致。
此病好发于中年以上的妇女,可发生于肝胆疾病(如肝硬化)患者,也可发生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患者或高脂血症患者,约有一半患者血脂的某些成分呈异常增高,尤以总胆固醇和总血脂较高,故本病被认为是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当然也有相当多的患者并无明显的上述疾病的阳性体征和化验结果。
(二)临床表现
1.多见于中年妇女,尤其是更年期前后。
2.皮疹呈柔软的桔黄色丘疹或斑块,可由小到大,最后形成稳定的脸黄疣,可从粟粒至l分硬币大小,单个或多个,也可融合成为隆起的扁平斑块。
3.好发于上眼睑及下眼睑,尤其好发于上眼睑内眦部。有时损害覆盖大半个眼睑,甚至向上眼睑外侧发展而蔓延成马蹄形。
4.皮疹长期存在而不消失,亦不破溃,也不引起自觉症状,有时有轻微的痒感。
(三)治疗方法
1.内治
对血脂含量过高以及有肝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作相应处理。有报告用肝泰乐或降醇灵口服有效。治疗此类疾病的中成药也可据证(病)施用。
2.外治
(1)中药:可试用鸦胆子油外敷。
(2)西药:比较可靠简单的方法是用棉签或毛笔蘸60%三氯醋酸溶液,均匀地点涂在皮损表面,待皮损发白或病人有灼痛感觉时,立即用干脱脂棉擦去药液即可,第二天皮损发黑,形成痂皮。痂皮脱落后皮损消失而愈,未愈者可重复治疗。
点药时须保护好眼睛,勿使药液流入眼内,以免损伤角膜,万一药液流入眼内,要迅速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涂抗菌素眼膏。另外,创面的痂皮,要待其自然脱落,切勿用手强行剥离,以免引起出血、感染或遗留疤痕。此方法疗效较好,但愈后易复发或有色素沉着。
(3)二氧化碳激光、冷冻、电灼等治疗方法也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四)日常养护
1.少进富含胆固醇和动物脂类食物,如动物的内脏等。
2.多进山楂、芹菜等降血脂饮食。
3.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胆固醇等排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