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后天性面部色素沉着致面部颜色变黑的疾病,类似于中医文献中的“面色黧黑”、“面黑”,”面肝”、“面尘”等,但应除外黄褐斑以及由明显的全身性疾病所致者。本病包括瑞尔氏黑变病、焦油黑变病、夏季日光性黑变病以及内分泌失调黑变病等。本文主要介绍瑞尔氏黑变病。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面色黑变有虚有实。实则多“由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痰饮渍于脏腑,风邪入于腠理,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鼾”(《太平圣惠方》)。虚则多与气血不足或肾阳虚水色上泛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面色改变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其中焦油黑变病、夏季日光性黑变病有明显的诱因,而瑞尔氏黑变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光敏性皮炎,即由于某些物质使皮肤对光线及机械性刺激发生敏感反应而引起。因为不少患者常有使用粗劣化妆品病史,而这些化妆品中某些香料、防腐剂和表面活性物质等可致光敏性皮炎,导致皮肤黑色素代谢紊乱而发生色素沉着。此外,营养不良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有些妇女的色素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因而推测与性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等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二)临床表现
1.瑞尔氏黑变病好发于青、中年妇女,以中年为多。以面部的前额、颞颧、耳后为好发部位。病程呈慢性,可达数年。
2.皮肤损害为网状排列的色素沉着斑,灰紫色到紫褐色,与皮肤无鲜明境界。典型损害大致分三期:
(1)炎症期:患处皮肤轻度潮红略肿胀,有少许糠秕状鳞屑。
(2)色素沉着期:随上述炎症消退出现色素沉着,开始局限于毛孔周围,成网点状,以后融成大小不一的片状,从淡褐色到灰紫色或黑褐色,呈一致性的外观。此过程常在几个月中缓慢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不再变化。除色素沉着外,患处常常覆盖弥漫性细糠秕状鳞屑,如同面粉撒在皮肤上面,呈特征性的“粉尘”外观,可伴有毛细血管扩张。
(3)萎缩期:与色素沉着部位相一致的皮肤轻度凹陷萎缩。
3.局部可有瘙痒灼热感,可伴有头晕、乏力、纳差、消瘦等轻微全身症状。
(三)治疗方法
1.内治
(1)中药
①白瓜子丸(《太平圣惠方》):白瓜子仁90g,陈皮、白芷、藁本、远志、杜仲、车前子、当归、云母粉、白石脂各30g,细辛15g,天门冬、柏子仁、天花粉各45g(原方尚有黄丹15g)。蜜小丸,每日2~3次,每次以温酒服30丸。
②铅丹散(《千金要方》):治面黑,令人面白如雪。铅丹1份,真女菀2~3份。二味为散,每次服0.5~1g,每日3次。男10日,女20日知,知则止。黑色皆从大便出,面白如雪。
③逍遥丸和六味地黄丸,早晚分吞。
④经验方(引自《妨碍美容的皮肤病与最新疗法》):黄芪、灵芝、茯苓各15g,山药30g,熟地、党参各12g,山萸肉、杜仲、沙参、白术、当归、红花、地龙、陈皮各10g,白芷6g。每日1剂,水煎服。
⑤经验方(引自《健康报》):黄芪20g,破故纸10g,淫羊藿15g,当归8g,鹿角胶、砂仁各6g,甘草3g。水煎,日服1剂。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2)西药
①大量维生素C、B族、E等内服。
②左旋咪唑、烟酰胺加地塞米松,常规口服剂量,日3次。
2.外治
(1)中药:参阅“黄褐斑”外治法。
(2)西药
①2~3%氢醌霜或5%白降汞软膏或SOD霜外搽。
②也可使用脱色剂或防晒剂。
(四)日常养护
尽量避免和纠正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减少日光直接暴晒,不用粗劣化妆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