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又称“黑子”,西医名黑色素痣或细胞痣,是由痣细胞组成褐色或黑色的先天性良性新生物。常从出生后或幼年至青春期发生,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通常发展很慢,不痛不痒。有文献报道,世人平均每人16颗痣。黑痣种类繁多,一般属良性,有毛的痣更为良性,故通常可不治疗。当发生在面部的黑痣过多过大,则可妨碍容貌美。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邪搏于血气变化而生,如《太平圣惠方》说:“夫黑痣者,盖风邪搏于血气变化所生也。夫人血气充盛,则皮肤润悦,不生疵瑕,若虚损则生黑痣。然黑痣者,是风邪变其血气所生也,若生而有之者,非药可治也。凡面及体生黑点,谓之黑痣,亦云黑子也。”
(二)临床表现
色素痣按痣细胞的分布,主要有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三种。
1.皮内痣:痣细胞分布于真皮内,比较稳定,不易恶变,多见于成年人,至老年也不消退,为最常见的一种,几乎人皆有之。形态很多,有扁平状的,有球形、半球形的,有线状的,有雀斑样的。
2.交界痣:位于表皮下部与真皮交界处,常聚集成巢。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为一光滑无毛、淡黑褐色或黑色扁平或略高的色素斑或丘疹,为圆形,直径1~8mm,可为1个或多个,一般在2岁后发现,少数生后即有。于青春期长大变黑,有的自行退化而消失。交界痣若经常受刺激摩擦,偶可恶变。
3.混合痣:痣细胞同时存在于真皮内与交界处,多见于较大儿童和成年人,表面光滑如疣状,高出皮肤,多数有毛,特别是发生于面部者,常有粗毛,影响美容。
(三)治疗方法
面部少数黑痣对美容影响不大者,又系良性,可不治疗。对于影响美容或发生在易摩擦的部位如掌跖部者则可予以处理。黑痣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佳,亦可用激光或冷冻疗法,但治疗必须彻底,否则可能因痣细胞受刺激而促使其恶变。严禁乱用腐蚀剂点痣,轻者可引起发炎乃至色素沉着而毁容,重者人为地造成恶变甚至因此而丧命。
中医治疗黑痣的传统方法以中药外治为主,以下各方医生可酌情选用。
1.藜芦膏(《肘后方》):用藜芦灰150g,水一大碗淋灰汁于铜器中,贮以重汤,煮令如黑膏,以针微拨破痣处,点之良,不过三遍,神验。按:“重汤”,又名隔汤,即将盛药水之器皿坐放于大盆之滚水中煮,达到使水气慢慢蒸发的效果。
2.去痣除鼾膜(《千金方》):取李核中仁,去皮烘干细研,以鸡子白和如稀饧状,至晚先以温水洗面,后涂此膜,次晨用温水洗去。不过五六日,有效。
3.去面上靥子黑痣方(《千金方》):夜以暖浆水洗面,以生布揩靥子令赤痛,水研白旃檀(即白檀香)取浓汁涂靥子上,旦以暖浆水洗之,次以鹰屎白敷其上。
4.治面靥疣痣方(引自《本草纲目》):水调矿灰(即生石灰)一盏,好糯米全者半插灰中,半在灰外,经宿米色变如水精。先以针微拨动,点少许于上,经日汁出,剔去药,不得着水,二日而愈也。
说明:此方后世应用较广,而名称不一,有名点痣膏者,有名水晶膏者。还有人在此方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如用生石灰40%、碱30%、氧化锌15%、糯米粉15%,调合成膏,点涂痣上,4小时后拨下。但由于有的黑痣分布在真皮,故用时应小心。
(四)日常养护
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对痣的任何刺激。如见色素痣突然变黑、增大、发炎、破溃、出血、瘙痒,出现卫星痣、痣毛脱落等现象,则有恶变可能,应及时手术彻底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