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美容塑身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容塑身 > 常见碍容性疾病 > 正文
  • 酒渣鼻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14-02-09 09:10:13
  • 核心提示:酒渣鼻又称酒糟鼻,俗称红鼻子、糟鼻子,是一种以鼻部发红、上起粟粒疹脓疱状若酒渣为特征的皮肤病。本病常见于中年人,以女性为多,病程缠绵,是一种发生于颜面的常见碍容性疾病。 

    酒渣鼻又称酒糟鼻,俗称红鼻子、糟鼻子,是一种以鼻部发红、上起粟粒疹脓疱状若酒渣为特征的皮肤病。本病常见于中年人,以女性为多,病程缠绵,是一种发生于颜面的常见碍容性疾病。

      (一)病因病机

      《素问·热论》说:“脾热病者,鼻先赤。”《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候·酒渣候》中说:“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而生,故令鼻面生髓。”《外科大成·酒渣鼻》说:“酒渣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而后黑也。”说明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肺胃积热及外感风寒有关。饮食不节、嗜醇酒辛辣炙博,致使湿热内生,而肺胃积热上冲颜面、鼻部,并复感风寒之邪,风寒湿热之邪阻滞,血瘀凝结而成本病。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认为可能与遗传、毛囊虫感染,以及内分泌失调导致皮脂分泌旺盛,颜面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等因素有关,而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刺激、多食肥甘辛辣、冷热刺激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其主要因素为:

      1.饮食因素:饮食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冷热不均,以及过食辛辣、茶、酒、咖啡等刺激性食品,可使颜面部血管运动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导致本病。

      2.毛囊虫感染:许多患者可在皮损部位找到毛囊蠕形螨,有人报道有75%~95%的患者可以在皮损部位找到死的或活的螨虫,但也有约50%左右的正常人可以在鼻部找到螨虫而不发病,故目前一般认为,毛囊虫感染可作为本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3.组织病理:红斑期主要为毛细血管扩张、皮脂腺及血管周围有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可发现有毛囊蠕形螨寄生;丘疹损害除了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外,尚可见有集簇成团的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构成的结节。肥大期可见到结缔组织增生,皮脂腺数量增多,皮脂导管扩张,有许多角质蛋白充塞于导管之内,其皮上部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二)临床表现

      皮损以红斑为主,多累及鼻腔、鼻翼、两颊、前额等部位。少数鼻部正常,只发于两颊和额部。依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型:

      1.红斑型:皮肤呈弥漫性潮红,开始时为暂时性,时隐时现,寒风刺激或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情绪紧张激动时更为明显。日久则持续不退。表面油腻光滑,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有的数年后可发展到丘疹型。    

      2.丘疹型:在潮红色斑片的基础上,出现散在性痤疮样丘疹或小脓疱,有的呈豆大坚硬的丘疹,鼻部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形如红丝缠绕,自觉轻微瘙痒,皮色由鲜红逐渐变成紫褐,司迁延多年,极少数可发展成为鼻赘型。

      3.鼻赘型:临床少见。多是晚期患者。表现为鼻尖部的丘疹增大,可以融合,高出皮面,结节增大,皮肤肥厚,表面凹凸不平,皮色紫红,即为鼻赘。此时皮脂腺口呈蜂窝状,挤压后可有皮脂栓塞被挤出,形若变细的曲线条状。鼻尖结节大小不一,可孤立散在,亦能集簇成攒,形若乳头。

      (三)治疗方法  

      1.内治

      (1)辨证施治:凉血清热,和营祛瘀。方以凉血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如:生地、赤芍、玄参、当归、川芎、黄芩、栀子、蛇舌草、虎杖、土大黄。酒气熏蒸所致者加制大黄、苦参、葛花、枳椇子。  

      初起红斑型亦可用清肺枇杷饮合凉血四物汤、白虎汤清泻肺胃之热。

      鼻赘型可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加三棱、莪术、生牡蛎、夏枯草。  

      (2)成药验方

      ①成药当归苦参丸口服。

      ②枇杷栀子散:枇杷叶、栀子各等分为散。每服6g,温酒调下,日3服。

      ③当归活血汤:当归、川芎、芍药、红花、丹皮、荆芥、薄荷、防风、白芷、桔梗、连翘、栀子、黄芩、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水煎服,煎时加姜1片,茶叶3g,食后服。治酒渣鼻色紫黑。

      ④大黄廑虫丸口服。适用于鼻赘期。  

      (3)西药

      ①B族维生素:B1在体内可形成焦磷酸硫胺,是糖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组成部分。B2可与腺嘌呤结合成黄素腺螵呤二核甙酸,亦可与磷酸结合为黄素单核甙酸,二者都是生物氧化还原酶——黄素酶的辅基,在生物氧化还原中发挥递氢作用。B6与氨基酸代谢有关,可促进氨基酸的吸收与蛋白质合成,为细胞生长所必需。目前常用:维生素B1,10~30mg,每日3次;B2,5~10mg,每日3次;B6,10~20mg,每日3次。

      ②灭滴灵片,每次0.2g,每日3次,2~4周为1个疗程。亦可同时加服四环素,每次0.25g,每日3次。

      对晒太阳后酒渣鼻症状明显加重的病人,可口服氯化奎宁,每次0.25g,每日2次,1周后减为每日1次(0.25g),可连服1月。

      2.外治  

      (1)中药  

      ①用一扫光外涂,或颠倒散洗剂外搽,每日3次。

      ②用蜡脂膏摊于纱布上敷贴患处;或用纱布一层包裹药膏,涂擦患处,每日2~3次,每次5分钟。初擦时如局部皮肤稍有潮红、丘疹、水疱等反应仍可继续使用,3~4天后即能适应。 

      ③用大枫子肉、水银、核桃仁各6g,先把大枫子肉、核桃仁捣成泥状,再加入水银,捣打以不见水银为度。用时以纱布裹药少许,在患处揉擦,使患处有热感即可。每日擦4-5次。次日换药再擦。   

      ④密陀僧600g研末,蜜调如糊,每晚敷1次,次晨以水洗去。

      ⑤酒渣方(《中医美容方法荟萃》):取新鲜马兰子花(即曼陀罗花)适量,洗净捣为泥。薄涂患处,每晚1次,次晨用水洗去。  

      ⑥硫槟散(《瑞竹堂经验方》):取硫磺、槟榔等分,冰片少许,三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睡前取药末,以少量蓖麻油和调,绢(或纱布)包裹涂擦患处。

      ⑦毛囊虫糊膏:先用大黄10g,狼毒10g,儿茶20g,水煎去渣取汁,再煮成稀糊状,再加硫磺20g,白降汞10g,枯矾5g,凡士林20g。上药一起调成糊状,贮瓶备用。一般3个月内用完,最好新鲜配制。每晚卧时以膏涂擦患处。

      以上各种外治法,均须坚持1~3个月,方能获效。

      (2)西药:5%硫磺霜、新霉素灭滴灵霜、1%氢化可的松霜加入10%灭滴灵粉等外搽。也可用复方硫磺洗剂、白色洗剂外洗。

      3.针灸

      (1)针刺法:取素髂、迎香、印堂、曲池、合谷等穴,毫针刺法,行捻转中强刺激,留针l0分钟左右,每晚取3~5穴,可双侧同取,也可双侧交替针刺。

      (2)点刺放血:取鼻环穴点刺出血,每晚卧前l次,两侧交替进行。(鼻环穴在鼻翼半月形纹之中间)

      (3)耳压法:取鼻、肺、胃、内分泌等耳穴,方法同雀斑耳压法。

      4.按摩:按摩对酒渣鼻症状的改善有帮助。患者每天用自己的手指反复自鼻向面的边缘移动,用力按摩局部5~10分钟。(《妨碍美容的皮肤病与最新疗法》)

      5.冰冻疗法:方法:取一块冰砸碎成小冰块,用消毒纱布包裹后置患处1~2分钟,至局部有麻木感,每晚卧前1次。适用于红斑型之酒渣鼻。

      6.穴位注射疗法:用0.25%普鲁卡因注射液在两侧迎香穴各注入0.5ml,2日1次,连续10次,效果不佳时可加印堂穴。

      7.手术疗法:适用于酒渣鼻鼻赘形成。  

      (四)日常养护

      1.忌食酒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吃脂肪性食物及糖类。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时可服牛黄解毒丸、上清丸之类下火药。  

      3.保持面部皮肤清洁,早晚可用市售香皂清洗面部,去除油污,不使用油性化妆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