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中医古代称面疮,宋代以后称粉刺、酒刺,是一种常见的毛囊性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颜面部。由于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尤其是油性皮肤者,故各地又有“青春痘”、“青春蕾”、“青春籽”等名称,广东人又称暗疮。本病表现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损害,影响美容,严重者可导致毁容,给年轻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与精神痛苦。
(一)病因病机
面鼻及胸背部属肺,本病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之品,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刚克阴,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此外,腠理不密,外涂化妆品刺激或沥青粘着皮肤引起毛囊口堵塞是本病的重要诱因。如《太平圣惠方》说:“夫粉刺者,是面皮上有渣如米粒也,此由肤腠受于风邪,搏于津液之气因虚作之也。亦言因敷胡粉,而皮肤虚者,粉气入腠理致使然也。”胡粉乃古代常用的化妆品,粉气入腠理即堵塞毛囊口而诱发粉刺之意。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分泌(主要是雄激素分泌旺盛)因素、皮脂的作用、毛囊内微生物等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另外,遗传因素、多脂及多糖饮食、缺锌、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等与痤疮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最主要者为下述三大因素:
1.内分泌因素: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皮脂腺分泌,使其增生肥大,从而发生痤疮。如①青春前期极少有痤疮,阉割者及类无睾者不发生痤疮,但给予雄性激素后则可发生痤疮,停药后又可消退;②女性在月经前痤疮常发生或加重,因此时尿中雄激素增加而求偶素降低;③妊娠期间痤疮可减少或消退,系与妊娠期黄体酮增加有关;④长期应用皮质激素者、肾上腺肿瘤患者易生痤疮。以上均证明本病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2.皮脂因素:皮脂腺的发育与分泌直接受雄激素的支配,其中以睾酮的作用为最强,其次肾上腺与卵巢分泌的雄激素亦可有作用。睾酮在皮肤中经与α还原酶的作用转变为双氢睾酮,其组织活性强,可促进皮肤细胞核蛋白合成,刺激皮脂腺的细胞周转及脂类合成。分泌皮脂内含蜡脂、甘油三脂、鲨烯的混合物,或胆固醇及胆固醇脂,无游离脂肪酸。其发生分解而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上皮,引起毛囊上皮角化皮肤的炎症反应。
3.细菌因素:皮脂毛囊中存在着痤疮棒状杆菌(又称丙酸痤疮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又称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以前者为重要。棒状杆菌减少时,游离脂肪酸才减少,此菌在产生游离脂肪酸中起着主要作用,清除此菌可减少近一半的游离脂肪酸可证明。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使其壁损伤破裂,与剥脱的角化细胞、棒状杆菌等进入真皮,引起毛囊周围炎症。
4.病理:皮脂腺在雄激素刺激下增生肥大,分泌增加,而青春期皮脂腺口过度角化,角化延伸到毛囊口,形成毛囊口角化及栓塞,增多的皮脂腺不能及时排出。这样皮脂潴留,再经过棒状杆菌等微生物或其他理化因素(如脂类化妆品、挤压等)的作用,形成痤疮。
(二)临床表现
1.基本损害为毛囊性丘疹,中央有一黑点,称黑头粉刺;周围色红,用手指挤压有小米或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少数无黑头、呈灰白色的小丘疹,称白头粉刺。若发生炎症,粉刺发红,顶部发生小脓疱,此时可影响容貌。破溃痊愈后,可遗留暂时色素沉着或有轻度凹陷的疤痕,有的形成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等多种形态的伤害,甚至破溃后形成多个窦道和疤痕,严重者呈橘皮脸。临床上常以一、二种损害较为明显,往往同时存在油性皮脂溢出而并发面部脂溢性皮炎,此时面部油腻发亮,还可发生成片的红斑,且覆盖上油性痂皮,长年不愈。
2.发病部位以颜面为多,亦可见于胸背上部及肩胛处,胸前、颈后、臀部等处亦可发生。自觉可稍有瘙痒或疼痛,病程缠绵,往往此起彼伏,新疹不断继发,有的可迁延数年或十余年,一般到30岁左右可逐渐痊愈。
3.聚合性痤疮病程长,不易治愈,多发于男性,常见丘疹、结节、囊肿、脓肿、窦遭、瘢痕等多种损害混合在一起。穿通性脓肿和不规则疤痕同时存在是此型痤疮的特征。此型痤疮分布广泛,除颜面外,胸前、背、臀、上臂、腹部、大腿等处皆可发生。
4.临床辨证
(1)肺经风热证:颜面潮红,以散在丘疹损害为主,色淡红或正常肤色,头面油腻现象不明显,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
(2)脾胃湿热证:头面皮肤油腻明显,皮疹可为丘疹,脓疱、囊肿等,大便正常或干燥,纳呆腹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阴虚内热证:头面皮肤油腻,皮疹除丘疹外,常表现为脓疱、结节、囊肿,伴便干溲赤,或性情刚强,或头发自额顶部稀疏脱落,月经色鲜量多,舌质红或暗,苔薄黄,脉弦细或数。
(4)冲任不调证:病情常有周期性的变化,在月经前后加重,并可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法
1.内治
(1)辨证施治:肺经风热证治宜疏风宣肺清热,用枇杷宣肺饮去人参、黄柏加牛蒡子、夏枯草、鱼腥草、白花蛇舌草。
脾胃湿热证治宜清热燥湿泻火,用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木通、白花蛇舌草。 阴虚内热证治宜滋阴清热化瘀,用滋阴清化汤。
冲任不调证用逍遥散加丹皮、红花、益母草、生地黄、淫羊藿等。
加减法:不论何型,若咽干El渴唇燥者加玄参、天冬、麦冬、天花粉。结节囊肿难消者用血府逐瘀汤加莪术、夏枯草、海藻、牡蛎。
(2)成药验方
①清解片,每次5片,1日3次。
②龙胆泻肝丸9g,分吞。
③蛇舌草30g煎水代茶,每日1剂,连用6~16天为1个疗程。
④白老人汤(《健与美》杂志):白芷20g,老君须、人参各9g,炙甘草、川椒各3g。水煎2次,兑匀,每晚服用1剂。
⑤痤疮平:金银花、蒲公英各30g,虎杖、山楂各15g,炒枳壳、酒大黄各10g。水煎服,1日1剂。
(3)西药
①抗生素类:抑制细菌,减少游离脂肪酸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常用者有:四环素0.25g,每日4次,口服,显效后改为0.25g,每日1次,维持2~4月。必要时可用灭滴灵0.2g,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
②内分泌抑制剂:目前常用乙烯雌酚1mg,每日1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女性患者须于月经后5天开始服用。应用此类药物旨在抑制或对抗雄激素水平,从而减轻雄激素对皮脂腺的刺激,间接减少痤疮的发生。
③维甲酸类:8-顺维甲酸每日每公斤体重0.5~1mg,连服4~8周,国产维胺脂可为此药代用品,每次口服25mg,每日3次,连用1个月。
④B族维生素和A族维生素口服,有辅助疗效。其中B族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促进氨基酸的吸收与蛋白质的合成,可对脂肪代谢有影响,降低血中胆固醇。
2.外治
(1)中药
①颠倒散洗剂或痤疮洗剂外搽,每日3~5次。
②去肝疗痤粉:苦参500g,赤芍、冬瓜仁各120g,玄参60g。玄参烘干后与诸药共研极细末,用粉洗面,早晚各1次。
③粉刺方(《寿世良方》):取白僵蚕、黑牵牛等分,烘干研细为末,用白蜜适量调和,贮瓶备用,每晚薄涂面部粉刺处,次晨温米泔水洗去。
④马齿苋汁(《中医美容方法荟粹》):新鲜马齿苋洗净捣烂取汁,卧前用纱布蘸汁洗面。适用于热毒内郁之粉刺。
(2)西药
①抗生素类:1%红霉素酒精、1%氯霉素雷锁辛酒精等,用于炎性痤疮。
②过氧化苯酰:常用5%~10%浓度,为一种强氧化剂,通过抑菌降低皮肤表面脂酸的浓度,使炎症明显改善,促进丘疹、结节、脓疱的消退。其缺点是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可引起发红、刺痛等反应。以夜间使用,涂药2小时后洗去,可减少局部刺激。如坚持使用3个月以上,效果良好。与抗生素联合外用可增强疗效。
③0.05%维生素A酸霜外搽,对粉刺有剥脱作用。开始5~12天症状常有恶化,可使脓疮加剧。每天1次,连用1~2月,症状好转后每周搽1次。此药对非炎症性痤疮效果较好。
附:痤疮较新治疗方法
①肤轻松2支(20g),利福平胶囊2个(300mg),二药调匀,每天外涂患处1~2次。
②大黄10g,升华硫磺15g,乙烯雌酚0.1g,硫酸锌3g,上药用80g冷开水调匀,每天涂患处2~3次。
③灭滴灵0.1g,每日服3次,连服30~50天。(以上摘自《中国化妆品)1997年第1期)
④安体舒通5g,黄体酮0.5g,诺氟沙星5g,加入乳膏基质至l0009,每日2次,外涂患处,4周为一疗程。疗程内禁用其他内、外用药物。对丘疹、脓疱型痤疮有效率94%。
⑤选用SG-901型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机,喷雾杯里放入甲硝唑1g,诺氟沙星1g,硫酸锌0.1g,蒸馏水加至喷雾杯的标准线上,充分混合均匀,每日1次,7次为1疗程。若无不良反应,前两药可加至3g左右。总有效率100%。
⑥喷雾杯里放入复方丹参注射液3支,黄芪注射液3支,氯洁霉素0.3g,蒸馏水加至喷雾杯的标准线。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总有效率98%。
⑦口服美满霉素50mg,每天2次。70%的患者10天内显效,总有效率100%。
(引自《中国科学美容))1996年第3期)
3.针灸
(1)针刺法:双侧足三里、合谷、曲池,留针10~15分钟。
(2)点刺法:少商、商阳点刺出血。左右手交替,隔日1次。适用于粉刺热毒内盛、屡治不愈者。
(3)耳压法:取左右耳内分泌、皮质下区,方法同雀斑耳压法。
(4)耳针法:取肺、肾耳穴为主穴,有脓疱加刺心穴,皮脂溢出较重加刺脾穴,大便秘结加刺大肠,痛经加刺肝、内分泌,皮损集中在某一区域加刺其表面投影反应点。
4.气功除痤功:睡前净手洗脸,平卧床上,取舒适体位,微闭眼静息3分钟,使情绪安定,消除杂念,全身放松.然后进行深呼吸,将意念意中于颜面部,吸气时默读“气血上荣、肤白红润”,呼气时默读“邪气外出,痤疮消退”。如此反复进行10分钟,然后两手掌搓热浴面收功。
(四)日常养护
1.不宜用手挤压痤疮,以免炎症扩散,后遗疤痕或色素沉着。睡前、晨起用温皂水洗脸,去除油污,保持毛囊皮脂腺导管的通畅。
2.少吃脂肪、糖类、酒类、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进食锌和维生素A的食物,如牡蛎、瘦肉、沙丁鱼、花生米、核桃、榛子、胡萝卜、土豆及各种深绿色蔬菜、水果等。
3.不宜选用油质化妆品。
4.调节胃肠功能,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本病的康复。必要时服缓泻剂。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