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称肝斑。中医又称黧黑斑、蝴蝶斑。为颜面出现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皮肤色素改变。以青壮年女性多见,为颜面部常见的碍容性皮肤病。本病常见于妊娠、口服避孕药或并发有其他慢性病,如妇女月经不调、痛经、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肝病、胃肠病、结核病等,还有不少原因不明。日光照射为本病促发因素。
(一)病因病机
常因脾气不足,肤失濡养所致,或肾亏火旺,血虚不荣,以致皮肤燥结而成。《太平圣惠方》说:“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于脏腑,风邪入于腠理,使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鼾。”故此病的形成,除与脾肾不足之外,尚与肝气郁滞风邪痰饮有关。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其主要因素有:
1.内分泌因素:妊娠妇女易发生黄褐斑,某些妇女黄褐斑在月经期加重,患有卵巢、子宫疾患以及“甲亢”、性腺机能异常等患者常伴发黄褐斑,以上情况支持本病与内分泌变化有关。
2.药物影响: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有9%~20%可发生本病,其他如长期应用苯妥英钠、乙蔗酚类、黄体酮类亦易发生本病。
3.其他:慢性肝病、结核病、癌瘤等疾病以及慢性酒精中毒、日光照射、涂搽某些化妆品等亦与本病的发生或加剧有关。特别是日晒和化妆品,前者引起本病者占100%,后者占14%。
4.病理:色素沉着部位主要在表皮基底层,黑素颗粒明显增加,严重者真皮浅层噬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黑色素。与正常皮肤相比,黑素细胞数目、黑素形成以及黑素颗粒向角朊细胞及噬黑素细胞输送的活性增加。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初起患处轻度潮红、瘙痒,继则出现青灰色斑,日久则呈深灰色。发展到一定程度,停止发展,颜色逐渐变淡,呈黄褐色,但不易完全消退。通常是对称地分布眼周附近、额部、颧部、颊部、鼻部和口周。有的互相融合成蝴蝶状,边界清楚,表面皮肤光滑,没有脱屑等病变。
2.临床辨证:脾虚证,常伴有胃纳差,食后腹胀,乏力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阴虚火旺证:常见面色灰暗无华,腰膝酸软,疲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肝气郁结证:常见精神抑郁,胸闷喜太息,或急躁易怒,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苔薄白,脉弦。
(三)治疗方法
1.内治
(1)辨证施治
脾虚证治宜健脾益气,用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加减。
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用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加减。
肝气郁结证治宜疏肝解郁,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减。
若无明显证候,可用中成药逍遥丸、六味片或六味地黄丸守服。也可用消褐斑口服液。
(2)成药验方
①疏肝化瘀汤(《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皮肤病》):柴胡、薄荷、栀子、归尾、红花、丹参、赤芍各30克,天龙(蜈蚣)24g。加水煎服,每晚1剂。疏肝活血,化瘀消斑。适用于气滞血瘀,肝气不舒之黄褐斑。
②地黄消斑汤(《简明中医皮肤病学》):山萸肉、淮山药、泽泻、白芍、柴胡、丹参、陈皮、泽兰各10g,茯苓、丹皮、生、熟地各15g。卧前煎服1剂。滋补肝肾,理气消斑。适用于肝郁肾虚之黄褐斑。
③滋阴祛斑汤(《古今健美方汇粹》):菟丝子15g,女贞子12g,旱莲草10g,何首乌12g,生、熟地各15g,白芍、当归各10g,阿胶、枸杞子各9g。卧前水煎服。滋补肝肾,养阴祛斑。适用于肝肾阴虚之黄褐斑。
④褐斑煎:泽泻、茯苓、党参各12g,冬瓜仁、生苡仁各30g,桃仁、红花各6g,白附子、蔓荆、细辛各39。每晚煎服1剂。健脾化湿,活血祛风。适用于脾虚湿盛、气血不和之黄褐斑。
⑤经验方(《当代医学美容》):丝瓜络、僵蚕、白茯苓、白菊花各10g,珍珠母20g,玫瑰花3朵,红枣10枚。水煎,分2次饭后服。各种黄褐斑均适用,一般10日左右可见效。
(3)西药:维生素C每次300-1000mg,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维生素C1000~300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20次为一疗程。
说明:维生素C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口服或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颜色较深的氧化型色素还原为色浅的还原型色素,并能将多巴醌还原成多巴,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2.外治
(1)中药
①玉容散外搽或用密陀僧研细末人乳调搽,或用白术醋浸液外搽。
②五白膏(《美容验方》):白及、白芷、白附子各6g,白蔹、白丁香(即雀粪)各4.5g,密陀僧3g,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每晚用少许药末放鸡子清或白蜜中搅匀成稀膏状,睡前先用温水洁面,继将此膏涂于斑处,晨起洗净。一般一年内斑消。
③祛斑酊:白芷、细辛、川芎各5g,用75%酒精浸泡72小时。每日早晚以此搽患部,结合内服维生素C、E。
④白僵蚕粉(《普济方》):白僵蚕100g晒干研为极细末,过筛贮瓶备用。晚上先以香皂洗脸,再以粉末浴面。祛风消斑。
⑤润肤祛斑膏(《中医美容方法荟粹》):乌梢蛇60g烧灰存性为末,以适量猪脂调和,贮瓶备用。每晚临卧薄涂面部,次晨温水洗去。搜风通络,润肤消斑。适用于干性皮肤患黄褐斑者。
⑥去斑膏(《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大枫子仁、杏仁、核桃仁各30g同捣极细,再加红粉309,樟脑309同研如泥,加麻油少许调匀,贮于瓷瓶中备用。每晚卧时涂搽患处。祛风活血润肤。治黄褐斑、粉刺、酒渣鼻。
按:红粉即红升丹,主要成分为氯化汞,用量可减至10g。先涂小片,无过敏者再涂。勿入眼、口。
(2)西药:每晚卧前选用3%氢醌霜,2.5%白降汞软膏,3%双氧水等脱色剂外搽患处,但注意氢醌可致脱色不均匀或脱色过度而达不到美容效果。据报道,用0.1%维甲酸、5%氢醌、0.1%地塞米松置于亲水软膏中,每日2次外涂,效果良好。
3.倒模面膜疗法:本疗法对黄褐斑有肯定疗效。如用退斑增白作用的按摩膏进行按摩,效果更为显著。
4.针灸:可用于辅助治疗。
(1)耳压法:方法同雀斑耳压法,取耳穴肝、肾、内分泌、面颊四穴,有调补肝肾、理气活血、益颜祛斑之功效。
(2)耳针法:取肾、肝、脾、内分泌4穴,常规消毒后,以5分毫针轻巧刺入,不宜透过耳软骨。另据色素沉着部位,分别选取体穴:前额区取上星、阳白;颧颊区配颊车、四白;鼻梁配印堂、迎香;上唇配地仓,予以小幅度捻转轻刺激,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3~5次,2~3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3)指压法:卧前端坐床前,用拇指或中指分别按压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血海、合谷等穴,每穴按压1分钟,双手同时按压双侧穴位,用力要均匀,由小到大,以局部出现酸胀重感为度。可健脾疏肝,活血化湿,养颜消斑。
(四)日常养护
1.避免阳光照射面部,可外涂避光剂如5%二氧化钛霜,亦可搽用市售有防晒、增白作用的化妆品。特别是市售的一些含有生物制品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142-曲酸等祛斑化妆品,不仅有美肤功效,而且对各种色素沉着性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优先选用。但由于黄褐斑主要是表皮基底层的色素增加,故外用药物的疗效受到一定的限制;又由于皮肤色素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故无论是用药物治疗还是使用祛斑化妆品,都需要长期的耐心治疗和应用。
2.保持精神愉快,积极治疗内分泌障碍和体内慢性疾患。
3.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黄绿色蔬菜和山楂、橘子、鲜枣等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卷心菜、花菜和白芝麻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