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21日,第2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本次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为了指导患者进行科学抗癌,国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重点学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针对以下常见抗癌误区做了相关解读。
误区1: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过度治疗”。“目前,我国许多的肿瘤患者无法得到规范化治疗,这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欧阳学农说,患者在治疗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医生,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手段,使癌症也变成像糖尿病、心脏病等普通慢性病一样,让它们在体内与人“和平共处”,而不是一味强调去除癌瘤。
“在提倡‘带瘤生存’的今天.更注重的是治疗能让患者活多久,活的好不好?”欧阳学农一再强调,癌症病人很难用单一的治疗方式治愈,需针对具体病人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最大程度的提高疗效。
误区2:放化疗无异于“自杀”
溃疡、血尿、脱发、呕吐……面对放化疗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副反应,许多癌症患者都会感到不寒.而栗。“随着辅助治疗药品的不断发展,止吐药、升白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大部分肿瘤患者相对轻松度过化疗期。”欧阳学农建议,同时癌症患者应当注意日常防护。
放疗时,避免将受照射区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用温热的水,轻轻地擦干皮肤。颈部治疗时不宜穿领口窄小的衣服,不要使用任何化妆品及外用药品,不搽刺激性或含重金属的药物,如碘酒、红汞、万花油等,也不宜做红外线等各种理疗。听听音乐,放松心情,保持情绪稳定。轻松的锻炼,像散步,可以对抗疲劳,减轻放疗反应。
脱发通常在化疗开始后的几星期内发生,但这是暂时的,化疗结束后,会再长出来。脱发期间,不妨剪短头发,可以使头发看起来厚而充盈,也可使脱落的头发容易梳洗。使用温和的洗发水和护发素,使头发易于梳理,避免过分用力梳头。开始掉头发时,可以用帽子或披巾保护头皮免受太阳照射。平时,化疗患者宜喝大量温热的液体帮助稀释大便,并在医生指导下吃高纤维食物。
误区3:家人过分“迁就”患者
癌症是慢性病,需要漫长的治疗过程。家属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既不能束手无策,更不能一味“迁就”患者。欧阳学农建议说,家属要首先振作起来,用“自家人”的身份,引导病人认识癌症,多向患者灌输“肿瘤就是慢性病”“带瘤生存”“适度治疗”的新观点,树立患者积极治疗和战胜癌症的信心。
知则不怕。家属如果有什么疑问,应及时向医生或护士询问清楚,对癌症的正确认识是消除焦虑的良方。在配合医生做好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护理时,家属的良好情绪和科学抗癌,又进一步影响患者,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在不引起疲劳和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鼓励患者当参加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此外,还可让患者适当生活自理以分散注意力。
误区4:“得了肿瘤哪有不疼的?”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为恐惧的症状之一,许多对止痛观念的误区,让患者默默忍受着剧痛,甚至带着严重疼痛离世。
“在患者预期生存时间有限时,止痛是患者最基本的一种需求。”欧阳学农指出,病灶的完全缓解有时并不等于病人有良好的结局,实际上只有50%的实体瘤患者生存期超过5年。因此,不妨提前对癌症患者进行疼痛治疗,力争达到“睡眠不受疼痛影响、白天安静时无疼痛、站立活动时无疼痛”的标准,让患者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提高生活质量。
止痛是艺术也是技术。欧阳学农呼吁应开展个体化止痛治疗。对特定的患者也可突破惯例,超常规用药、个体化给药,特别是对临终病人使用止痛药物,应当更宽松。
误区5:防癌照搬“数字密码”
每天吃500克蔬菜、6种水果,运动90分钟……随着人们对癌症的重视,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牢记各类“数字密码”的防癌者。“世界上没有哪组‘数字密码’是万能防癌的!”欧阳学农指出,防癌包括了遗传、饮食、起居、心情、锻炼等很多方面,如果被这些“数字密码”框死,而不结合个人生活方式、身高体重、年龄、日常消耗、个人体质等,反而可能“作茧自缚”。
事实上,比数字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观念。比如,就每天吃500克蔬菜而言,是在强化“多吃蔬菜有益健康”的观念,正常人可根据环境和自身情况选择蔬菜量,也可以是600克或者400克。锻炼运动时,数字只是参考达到一定强度的数值,自我感觉舒服时就可以结束,不可因感觉良好而贪多,导致精神疲倦。长期过度运动会损伤骨骼肌肉,损伤智力,增加心脑血管及心肺功能疾病,还会削弱免疫系统,造成青少年贫血、女性月经失调、肾功能受损、视网膜脱落以及加速人体衰老等不良影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