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肿瘤科 > 正文
  • 细数身体各器官都可能患的癌症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9 10:55:26
  • 核心提示:  已知癌症的种类有100多种,据专家介绍,目前发现,除了指甲和头发(不包括发根),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癌症。皮肤、骨头等地方癌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臭
     已知癌症的种类有100多种,据专家介绍,目前发现,除了指甲和头发(不包括发根),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癌症。皮肤、骨头等地方癌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臭氧层的破坏,皮肤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现阶段我国癌症发病呈现的特点是,以发展中国家高发癌症为特点的上消化道癌症居高不下,而以发达国家高发癌症为特点的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也在迅速上升。

      肺癌:居癌症榜首

      现状:据悉,在过去30年,肺癌患者上升幅度为465%,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

      影响因素:绿地较少,车辆增加和工业发展导致大气被污染,河流被污染,食品被污染,吸烟率居高不下,室内污染,上述诸多因素都增加发生肺癌的风险。此外,还包括家族遗传以及免疫机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

      提醒:吸烟量越多,吸烟年代越长,患癌的危险性越大,如每天吸烟两包以上死于肺癌的人数比不吸烟者高15~20倍。

      预防:停止吸烟并避免待在烟雾多的地方;少接触厨房油烟,使用环保装修材料;积极治疗肺部的慢性疾病(如肺结核、肺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

      乳腺癌:红颜杀手

      现状:乳腺癌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跃居女性癌症榜首,被称作是“红颜杀手”。“粉红丝带”成为全球乳腺癌防治运动的标志。

      影响因素:月经早、停经晚、晚婚晚育、肥胖、好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长期服用雌激素、酒精摄入过量的女性更危险,而且病人逐渐年轻化,与滥用化妆品、滥服保健品、精神压力过大等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的因素有密切关系。

      而妇女的生育年龄及哺乳方式,也是影响乳腺癌发生几率的重要因素。

      提醒:妊娠期、哺乳期的妈妈雌激素水平处于高峰期,也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期。临床常有一些女性怀孕后才发现乳腺肿块,此时进行相关检查、手术都十分麻烦。遇上病情严重的,孩子也保不住。女性朋友准备怀孕前最好请专科医生做个乳腺检查。“即使平时的话,建议大家每个月做个自我检查,每半年到专科医生处做个专业检查。”

      预防:减少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摄入量,低热量饮食,少喝咖啡、可可,不要酗酒,注意身心调节,减轻压力,特别是不滥用保健品,避免过多摄入外源雌激素,影响内分泌。
     食管癌(又称食道癌): 勿长期热烫食物入口

      现状:据专家介绍,我国有六大食管癌的高发区。

      影响因素:长期吃热烫食物、吃得太快等会引起食管粘膜慢性损伤,进而引起食管上皮增生,最后导致癌变。同理,酗酒,大量的酒精容易烧伤食管粘膜,可能引发癌变。此外,慢性食管炎症、食管憩室、食管溃疡等均被认为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

      提醒:食管癌具有比较显著的家庭聚集现象,山区喜喝热茶及沿海地区喜饮酒者,是食道癌的高发人群,临床上出现过三代或三代以上均有食管癌患者的家庭。

      预防:改变吃麻辣烫、火锅等热烫食物及吃太快的饮食习惯,不要吃刺激性很强的食物,避免食管受到慢性刺激而引发病变;少吃加工类食品,少喝酒等。

      胃癌:女性发病率上升

      现状:从2000年到2005年间,女性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上升的趋势。且从临床情况来看,近5年来,19岁至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影响因素:除了性别、遗传、曾经的慢性良性胃部疾患、腌熏饮食、烟尘环境等有关因素外,睡眠严重不足、饮食无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都是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大大增加了患胃癌的风险,而它最常出现在人们应接不暇的“共餐”饭局上。

      提醒:由于早期胃癌十分隐匿,常常容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相混淆,大部分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因此在胃疼、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消化科做胃镜或实验室检查,搞清病因。

      预防:饮食科学,生活规律,减少饭局,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少饮或不饮酒;少吃腌制食物,如酸菜、咸鱼、咸肉等;积极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特别是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常便秘者易发病

      现状: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大肠癌高发年龄在50-60岁,而西方国家则为60-70岁。

      影响因素:蔬菜、瓜果、粗粮摄入少,过多摄入脂肪和肉类制品,大量饮酒、吃高温油炸食物、常忍便意等会增加其发病率。膳食中缺乏矿物质也能诱发大肠癌。据介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缺硒易患消化道癌症,而且大肠癌患者血清硒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

      提醒:便血是它的早期症状之一,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可能痔疮犯了,导致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因此,成年人出现排便异常时,应提高警惕。

      预防:抗击大肠癌要注意避免长期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肠息肉,要及早予以切除。
     肝癌:“喝”出来的癌症

      现状:,这与乙肝病毒的流行、饮食习惯和饮用水污染密切相关。

      影响因素:相对而言,肝癌的原发性发病较少。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会导致肝癌。有调查显示,近四成的患者是因酗酒发病,所以说肝癌是“喝”出来的并非没有道理。

      提醒: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摄入和肝癌的发病率显著相关,它存在于霉变的食品中。在闽南地区,发霉的花生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预防: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限酒,不吃霉变的食品,每天坚持吃新鲜蔬菜、水果。

      白血病(俗称血癌):常见于儿童和青年

      现状:根据国外统计,白血病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3%左右,是儿童和青年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影响因素:与感染、放射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有关,特别是长期与含苯物质(如汽油、化工制剂等)、农药、放射线等接触的人群易患病。

      提醒:临床上发现,长期染发与长期生活在新装修的环境中,容易诱发白血病。

      预防:防止吃可能被致癌物质污染的食物,如农药、防腐剂、着色剂等,新装修的环境注意通风。

      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

      现状:据悉,甲状腺癌是全球近20多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国内的广东、福建、江浙一带比较多见,20岁左右及50-60岁为高发年龄。

      影响因素:与放射性物质有关,内分泌紊乱也有一定影响。

      提醒: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饮食应当忌碘,包括食用无碘盐和忌食海鲜。此外,应当避免疲劳和重体力工作。

      预防:避免放射线的照射;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尽量避免过多摄入激素。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