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假如年年体检,但都没发现问题,被检者也许会觉得钱花得冤枉了。但若因为三两次的疏忽,使得肿瘤乘虚而入,到时又会后悔莫及。因此,医生们的建议是,假如经济
假如年年体检,但都没发现问题,被检者也许会觉得钱花得冤枉了。但若因为三两次的疏忽,使得肿瘤乘虚而入,到时又会后悔莫及。因此,医生们的建议是,假如经济许可,最好能坚持定期体检,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项目,把钱花在刀刃上。
网友疑问:防癌体检真有用吗?
专家:约九成早期肿瘤靠检查发现
医生们一致肯定了定期体检的必要性。坚持定期体检,尤其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最佳办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又至关重要。
医生以肺癌为例,向小编介绍了他临床工作中的一些发现:能早期发现肺癌的患者,几乎都是定期体检,重视体检的人;而等到出现症状才就医的肺癌患者,几乎都到了晚期;早期发现的患者,及时手术治疗后,还可活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晚期发现的患者,多数丧失了手术时机,通常在半年至2年的时间内,病情就会恶化,并危及生命。
网友疑问:一滴血能不能查出癌症?
专家:供参考,确诊肿瘤不能单凭一个指标
78岁的朱先生前些天到医院体检时,医生建议他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多做一个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难道真这么简单,一滴血就能查出癌症?朱先生心里不禁产生疑问。
专家解析,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有助于早期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比如血液中甲胎蛋白(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肝癌。不过也不能太过绝对,临床工作中,任何一个医生都不会单凭一个检验指标就对患者下癌症的诊断。AFP检查是目前公认筛查肝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但是仍有25%左右的肝癌患者AFP检测阴性,因此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肝脏B超或CT检查等方能诊断。
网友疑问:年年体检为何还不一定查得出癌症
专家:能否查出,受检测方法和肿瘤情况影响
前不久,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性来到医院体检中心自费体检。这位男士很认真地做了每一项检查,包括内科触诊。很多人都不会重视内科触诊,因为觉得做了肝、胆、脾、肾的B超检查就够了。可男士恰恰遇到这无巧不成书的事,他的B超检查结果都没事,可就在内科触诊时,医生发现他左下腹有一个包块。后来经过消化科的医师会诊及腹部探查,证实他左下腹的包块是个肿瘤。由于肿瘤生长位置隐匿,常规的B超检查不到那个地方,因此没能发现。
因此,大家体检时最好认真对待每一个检查项目,并配合好医生。同时,值得提醒的是,即使年年都体检,或用了价格昂贵的设备检查,也无法保证能100%发现肿瘤。
专家表示,这主要受检测办法和肿瘤生长情况的影响。如被检者配合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检查结果。本来,通过直肠指诊做脱落细胞检查,是最简易的诊断直肠癌的方法,可由于操作时被检者会有痛苦不适的感觉,因此很少有人愿意接受;有些女性只愿做B超检查,而不愿接受妇科检查,这样就会漏掉筛查子宫颈癌及阴道癌的时机。而有时肿瘤生长太小或位置太隐匿,仪器就有可能查不出来。如一个小于1厘米的肺部肿瘤,X线胸片就很难检查出来。
网友疑问:怎样体检才能尽早发现肿瘤?
专家:常规体检+重点肿瘤筛查
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常规体检不等于防癌体检。因为二者侧重点不同,防癌体检是一种更专业的体检。那么防癌体检包括哪些项目呢?专家认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侧重点,她的建议是,常规体检+重点肿瘤筛查项目。
如有长期吸烟史的人,要注重筛查肺癌,重点做X线胸部正侧位片和血癌胚抗原检查,必要时做胸部CT检查;有胃溃疡病史的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要重视胃镜检查;而40岁以上的人,建议体检最好全面些,包括内科(特别是腹部触诊)、外科(特别是肛门指诊)、耳鼻咽喉科、妇科(很多老年妇女弃检),B超、胸片、宫颈刮片病理学检查和乳腺B超检查(女性),前列腺有关检查(男性)如前列腺B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
专家指出,防癌检查并不是项目越多越好,最有效的防癌体检在于有针对性,比如针对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等,看自己属于哪类癌症的高危人群,然后进行重点筛查。
总的说来,防癌体检是针对各种癌症而做的筛查,更有针对性,重点项目有各项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X光检查,超声检查)等,市民可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局部或全身的防癌体检。
以下是市民可参考选择的重点肿瘤筛查套餐:
女性:高频乳腺B超、阴超、妇科检查、宫颈防癌涂片、EB病毒、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基抗原125(CA125)、糖基抗原153(CA153)、糖基抗原199(CA199);
男性:EB病毒、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基抗原199(CA199)、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测定。
其中,EB病毒是鼻咽癌的肿瘤筛查标志物,AFP针对肝癌、CEA针对消化系统肿瘤、CA125针对卵巢癌、CA153针对乳腺癌、CA199针对胰腺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