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男性在治疗睾丸癌后的生育能力降低
法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主要是导致年轻男性不育的癌症。该癌症虽可治疗,但治疗前后会产生很大差异。
患
1.男性在治疗睾丸癌后的生育能力降低
法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主要是导致年轻男性不育的癌症。该癌症虽可治疗,但治疗前后会产生很大差异。
患睾丸癌的男性,年龄通常在20到34岁。化疗及放疗可以提高睾丸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如果患者非常年轻的话,他们更关注癌症的治疗效果以及保留生育能力等方面的治疗。当一些研究提出治疗会使生育能力降低时,另外一些研究却发现生育能力并没有改变。出现这两种矛盾的说法,表明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由法国研究人员进行的这项研究,据报道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研究。从1979年至1999年,450名患睾丸癌的法国男性接受了治疗,研究人员以至在关注着他们的生育率的情况。在被确诊之前,这些男性中的91%能够成功地使他们的伴侣怀孕。治疗之后,这个数字下降为67%。放疗要比单独进行化疗更容易导致生育问题。
根据这项研究,研究人员提示那些被诊断患有睾丸癌的男性,要在治疗前做好打算,以便保证将来能有做父亲的能力。研究报告指出,为了保存将来的生育能力,应该向睾丸癌患者强烈推荐,在治疗之前将精子进行低温贮藏或者将精子存到精子银行去。
2.睾丸癌发病危险起自于生命早期
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睾丸癌的发病危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命早期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但是研究人员也承认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发病危险的增加目前尚不清楚。
来自瑞士Karolinska医院的Anders Ekbom等人在最近一期的《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上解释说,上述疑问提出已经至少已经有50年时间,至今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一些人群中,睾丸癌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在不同国家中睾丸癌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
比如在瑞士人中睾丸癌发病率是芬兰和丹麦的两倍。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发病率的差异无法单纯用遗传基因的差异来解释,环境因素,尤其是生命早期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睾丸癌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研究上述问题,Ekbom等人调查了93172名在1969到1996年间移民到瑞士的芬兰人。结果发现,这些移民发生睾丸癌的可能性低于一般的瑞士居民。移民中睾丸癌发病率的降低与其移民的年龄和在瑞士生活的时间长短无关。
Ekbom等人在研究报告中写到:“这一发现与我们的推测是一致的,即睾丸癌发生的危险性在生命早期就已经被决定,可能发生在胎儿出生之前。尽管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样的环境因素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增加,但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生命早期的环境因素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3. 不孕男人患睪丸癌比例较高
根据英国医学期刊BMJ 刊登的一篇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所进的长期统计研究显示, 不孕男子患有睪丸癌的比例较一般人为高。
丹麦研究者根据 1963年到1995年共32442名患不孕症男性民众所进行的统计, 与全国的资料分析比对, 发现了这个事实。
主持研究的Dr Jacobsen 根据分析男性精液样本所进行的研究显示, 低精虫数目, 精虫活动力变低, 与精虫变形的男性患有睪丸癌比例比起一般男性为高。
研究人员提醒家庭医师, 应该将男性不孕者列入睪丸癌的高危险群,并且例行身体检查中特别注意检查这种情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