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针灸科 > 正文
  • [针灸减肥]针灸治疗肥胖的关键

  •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6 10:36:44
  • 核心提示: 单纯性肥胖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调。血实气虚,阴盛阳亏,气血阴阳失调是肥胖病的病理改变之一,而脾胃功能失常是肥胖病形成的关键。若脾胃
    单纯性肥胖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调。血实气虚,阴盛阳亏,气血阴阳失调是肥胖病的病理改变之一,而脾胃功能失常是肥胖病形成的关键。若脾胃功能异常,则可致气血失衡,阴阳失调,水谷精微异常布化,进而导致肥胖的发生。

      真元之气不足亦是肥胖发生的重要环节。元气损伤,三焦则不能行其正常职能,进而导致人体气化和代谢功能障碍,发生肥胖。恣食肥甘酒醴、缺少劳作致肥亦不可忽视。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协作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若恣食肥甘酒醴,虽胃纳盛,但脾运化功能受损,积久蕴热,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甚至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膏脂内蓄变为肥胖。

      此外,情志过激可致肥胖甚至消渴。心境愁郁,肝气郁结,脾胃纳化功能受损,水谷精微代谢失调亦可导致肥胖。

      根据肥胖病病因病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可分为真元不足、脾虚湿阻、胃肠实热和肝郁气滞等四型。

      补益元气 通调水道

      元气不足,主要由脾胃虚弱所致,其直接后果是通调水道功能受限,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治疗当取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三里、足太阴脾经之合穴阴陵泉,配支沟、照海,以补益元气,其次当取腹部之募穴,从阴引阳。

      平调脾胃功能

      脾胃功能一旦失常即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气血生化乏源,势必导致气血虚弱。按“损其有余,益其不足”的原则,取脾胃二经相关腧穴足三里、三阴交、内庭等穴,针刺补法或平补平泻,使气血阴阳得以调和。“冲为血海”,与足阳明胃经密切联系,其气血输注的重要穴位上、下巨虚和大杼均可配合运用,并配合血海、膈俞、隐白等穴,以调阴血偏盛状况。若气虚明显者,针补足三里、气海、中脘等穴。卫气源于胃中,并通过足阳明胃经上循输布全身。卫气与六腑、气街和手足三阴三阳之标本有关。取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上巨虚、天枢和任脉之中脘及四肢末端的井穴,可以治疗卫气涩滞不畅。

      清泻胃肠实热

      消谷善饥是肥胖患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此外还表现动辄易汗、口干、口臭、便秘、溲赤等胃肠实热症状。针灸治疗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处方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庭相配,若以便秘等肠腑热盛为主者配上巨虚或下巨虚。临床上胃肠实热型患者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交替使用或必要时三穴联合运用,则有明显的抑制食欲,促进胃肠道蠕动的作用。针刺以后患者会出现虽饥不欲食或食量减少的效应,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轻度腹泻。若胃热引起食欲旺盛,口渴明显者,胃经之穴梁丘,脾经之穴漏谷,阴陵泉也可配伍合用。若患者火热之象明显且合并心烦、面部烘热,甚或表现为痰火上扰之眩晕时,则可于中脘、腕骨、合谷、丰隆、解溪、大都、厉兑、神门、少府等穴之中,每次选3~5穴配合运用,

      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胡津丽在临床上以足三里、内庭为主穴既可以起到抑制患者食欲的作用,又可改善其胰岛素抵抗。

      疏肝理气

      肝失疏泄则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治疗在疏肝理气的同时应兼顾脾胃运化功能,故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任脉及背俞为辅,佐以阳明经穴。太冲、曲泉、侠溪、肝俞、足三里,针宜泻法。泛酸加胃俞,少寐加神门,见胃热征象者加刺内庭,女性患者月经不调加刺三阴交。

      针灸治疗肥胖病取效的关键是辨证取穴,应该多经脉多穴位结合起来考虑问题。有些穴位不同证型看来似有重复,但由于配穴不同,手法有异,针刺治疗作用也就不同。但在临床中也应注意到并发症的有无,对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巩固疗效,应要求患者坚持治疗2~3个疗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