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寻医问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寻医问药 > 心血管 > 正文
  • 中风的中医辨证论治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曹淑芬 时间:2014-04-29 08:48:15
  • 核心提示:中风四季均可发作,临床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昏倒而仅以口眼歪斜为主症,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发病时间存在规律,一年之中发病高峰期为寒冷的冬春季,应注意保护脾胃、预防腹泻。
    中医处理、治疗中风,需配合了解先兆症状。临床上若患者存在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等可能的中风先兆症状时,应积极询问其原因,劝其努力戒除不良的生活嗜好,并积极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中风的高危险因素。
    中风在临床上辨证治疗,主

    中风四季均可发作,临床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昏倒而仅以口眼歪斜为主症,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发病时间存在规律,一年之中发病高峰期为寒冷的冬春季,应注意保护脾胃、预防腹泻。
      中医处理、治疗中风,需配合了解先兆症状。临床上若患者存在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等可能的中风先兆症状时,应积极询问其原因,劝其努力戒除不良的生活嗜好,并积极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中风的高危险因素。
        中风在临床上辨证治疗,主要可分阴虚阳亢、风痰上逆及气虚血瘀三个证型论治。
        阴虚阳亢型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疼,昏倒,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舌苔薄黄,质红,脉弦细数。治疗应滋阴潜阳,熄风通络。药方可用养阴通络汤加减,方中制何首乌、川牛膝、白芍、丹皮、珍珠母滋阴清热潜阳,地龙、鸡血藤、菊花、天麻等熄风通络。痰多者可加川贝母、天竺黄。
        风痰上逆型患者多表现头昏头沉,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语言不利,痰涎较多,手足重滞,半身不遂。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沉滑。治疗应豁痰利湿,熄风通络。药方可用祛湿通络汤加减,方中自术、茯苓、泽泻、橘红、半夏豁痰利湿,荷叶、节菖蒲、黄芩化浊清热,地龙、鸡血藤等活血通络熄风,适用于中经络的风痰上逆证及中脏腑阴闭的后遗症。如因经络不通、水湿停聚而出现头面部及四肢浮肿,可予泽泻、玉米须等渗湿利水消肿。若肝风上扰清窍致头晕头痛难止,可加天麻、白芷、菊花等平肝熄风止眩。
      气虚血瘀型患者多表现头昏,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肢体麻木无力,倦怠乏力,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涩。治疗应益气活血,透窍通络。药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桂枝、桑枝温经活络、善走肢体,牛膝强筋壮骨滋肾平肝养肝,能引诸药下行,治足痿无力,节菖蒲除痰消积,透窍开音,对中风后言语、肢体不利都有不错的改善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temp.changyan--]
  • 图片
  • 视频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