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验血比心电图更准 1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15:20:43
核心提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凶险的一种。有统计显示,以前在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三分之二没被送入医院就已经死亡,而在有机会被送入医院的患者中,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凶险的一种。有统计显示,以前在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三分之二没被送入医院就已经死亡,而在有机会被送入医院的患者中,死亡率仍高达30%。以前的治疗办法是等心脏结疤,后来医院建立了监护病房,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诊疗手段,密切关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通过一系列努力,入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被降到了15%。如今,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重新定义,诊断标准更为敏感,医生能更早发现患者的病情,这样,入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又从15%降到了8%。 生化指标的应用是 心脏病诊治里程碑 陈灏珠院士说,由于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一次新的调整。 像传统的心肌梗死定义,是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制定的,按照它的标准,至少符合以下两项的,将被诊断为心肌梗死:(1)典型心肌缺血症状(胸痛或胸闷不适);⑵典型心电图变化;⑶血清心机酶升高(CK-MB)。到了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对心机梗死(MI)联合进行了重新定义,急性、演变中或新近心肌梗死诊断条件具备下列任何条件之一:CD心肌生化标志的典型升高和逐渐下降(cTnT或cTnI)或较快增高和下降(CK-MB),至少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心肌缺血症状。(2)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3)心电图示心肌缺血(ST段抬高或压低)。(4)冠心动脉介入术(如冠状动脉成形术)。 “心电图的发明应用,对于心脏类疾病的诊治,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而生化指标的应用,则是一块新的里程碑。”比较起来,新标准最大的变化就是把生化指标作为诊断心肌梗死最主要的依据,而在以前,医生们把临床症状放在第一位。陈院士说,新的诊断标准更敏感了。按照新标准,更多的人在致命危险到来之前,就可确诊病情,从而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当然,这个新标准是西方人制定的,是不是完全符合中国人的身体状况,尚需进一步调整。在此基础上,中国将推出自己的心肌梗死诊疗指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