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青年心肌梗死常易漏诊 2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15:20:38
核心提示: 青年心肌梗死的预后取决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狭窄和粥样硬化程度、心功能状态、危险因素控制、伴发病和并发症严重程度。50例40岁以下的心
青年心肌梗死的预后取决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狭窄和粥样硬化程度、心功能状态、危险因素控制、伴发病和并发症严重程度。50例40岁以下的心 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死率6%,10年内和5年内累计病死率分别为12.7%和10.6%。而另一组54例40岁以上心肌梗死,5年内累计病死率高达 57.1%,可见青年心肌梗死预后较年长心肌梗死好。青年心肌梗死病死率较低,发病时合并症及伴发病少,年龄轻,出院后病情稳定,体力恢复快。说明青年心肌梗死预后有两个显著的特点:①急性期和远期病死率低;②近期与远期的预后较好。50例40岁以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后生存47例,病后半年内死亡2例, 其余全部复工,无一例丧失劳动力。大部分患者在病后1年内即能上班,且可胜任病前的劳动量。预防: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甚至有研究将影响因素列有246种。许多流行病学家将影响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分为: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脂肪代谢紊乱以及纤 维蛋白原升高。②一些易患冠心病的生活习惯包括过量进食、缺乏体力活动、吸烟以及A型性格。③冠状动脉循环受累的临床指征,包括休息、运动或监测时心电图 异常以及心肌灌注不良等。这些指征并非致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但可预示冠状动脉已有相当程度的病变。④其他先天易患因素,如早期患冠心病的家族史。由 于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出冠心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而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性措施,因此对冠心病的积极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冠心病的预防包含着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方面。一级预防是指对尚未患上冠心病的人群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防止患病,减少发病率。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上 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病情复发或防止病情加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