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慢性心包炎“控制”你2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2013-10-17 15:20:13
核心提示: 诊断
炎和限制型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鉴别往往甚为困难。
慢性心包炎外科治疗常可得到良好的效果,而心肌病则预后不佳。因此,个别
诊断 炎和限制型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鉴别往往甚为困难。 慢性心包炎外科治疗常可得到良好的效果,而心肌病则预后不佳。因此,个别鉴别实在困难的病例应进行血流动力学和影像学(CT或MRI)检查,必要时作心内膜活检。如影像学显示心包增厚,除非三项血流动力学检查全部符合限制性心肌病,应考虑开胸探查;如心内膜活检显示心内膜心肌病变,则不必开胸探查;如心内膜活检显示心内膜心肌病变,则不必开胸探查。此外尚需与肝硬、结核性腹膜炎及其他心脏病变引起的心血衰竭相鉴别。 治疗 应及早施行心包剥离术。病程过久,心肌常有萎缩和纤维变性,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只要临床表现为心脏进行性受压,用单纯心包渗液不能解释,或在心包渗液吸收过程中心脏受压重征象越来越明显,或在进行心包腔注气术时发现壁层心包显著增厚,或磁共振显像显示心包增厚和缩窄,如心包感染已基本控制,就应及早争取手术。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应在结核活动已静止后考虑手术,以免过早手术造成结核的播散。如结核尚未稳定,但心脏受压症状明显加剧时,可在积极抗结核治疗下进行手术。手术中心包应尽量剥离,尤其两心室的心包必须彻底剥离。因心脏长期受到束缚,心肌常有萎缩和纤维变性,所以手术后心脏负担不应立即过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静脉补液必须谨慎,否则会导致急性肺水肿。由于萎缩的心肌恢复较慢。因此手术成功的患者常在术后4~6月才逐渐出现疗效。 手术前应改善患者一般情况,严格休息,低盐饮食,使用利尿剂或抽除胸水和腹水,必要时给以少量多次输血。有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的患者可适应应用毛地黄类药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